P_20181122_155223_vHDR_Auto.jpg

1543373710798.jpg

        從北雁蕩山趕到國清寺已經過了下午三點,由於國清寺於下午四點就會關門做晚課,因此能在寺裡停留的時間就不多,所以就只能在大雄寶殿附近參觀。

P_20181122_153655_vHDR_Auto.jpg

P_20181122_153509_vHDR_Auto.jpg

P_20181122_153634_vHDR_Auto.jpg

        國清寺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有1400多年歷史,初名天台寺,由於建寺當時戰亂頻起,生靈塗炭,於是取「寺若成,國即清」的寓意,改名為國清寺。傳承止觀雙修,恪守著農禪並舉,是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也是韓國、日本佛教天台宗祖庭。這是大雄寶殿內的釋迦摩尼佛和十八羅漢。

P_20181122_153304_vHDR_Auto.jpg

        大殿後面的觀世音菩薩。

P_20181122_155803_vHDR_Auto.jpg

        下午四點準時關門。

國清寺前七佛塔.jpg

        國清寺前重修的七佛塔。

P_20181122_161343_vHDR_Auto_2.jpg

P_20181122_161603_vHDR_Auto.jpg

P_20181122_162631_vHDR_Auto.jpg

P_20181122_163832_vHDR_Auto.jpg

        國清寺附近的隋塔是當時的晉王楊廣為報智者大師為其授菩薩戒之恩,所建造的報恩塔。塔高59.4米,六面九級,近看滄桑,遠觀巍然,與杭州的六和塔相似。

見佛塔時當願眾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敬心觀塔當願眾生諸天及人所共瞻仰

頂禮於塔當願眾生一切天人無能見頂

右遶於塔當願眾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

遶塔三匝當願眾生勤求佛道心無懈歇

P_20181122_155921_vHDR_Auto.jpg

P_20181122_161054_vHDR_Auto.jpg

P_20181122_161040_vHDR_Auto.jpg

P_20181122_165413_vHDR_Auto.jpg

P_20181122_164527_vHDR_Auto.jpg

P_20181122_164649_vHDR_Auto.jpg

P_20181122_165037_vHDR_Auto.jpg

P_20181122_165126_vHDR_Auto.jpg

P_20181122_165232_vHDR_Auto_1.jpg

P_20181122_165602_vHDR_Auto.jpg

P_20181122_165649_vHDR_Auto_1.jpg

P_20181122_165843_vHDR_Auto.jpg

        回程的沿路風光。

P_20181122_170504_vHDR_Auto.jpg

        停車場圍牆上的古詩。這一首是陳堯佐的五言絕句《國清寺》,當中的『却嫌橋下水流去入紅塵』,正說明了他在心靈滌淨的當下,頓生出離之心,不願同流合污,但卻不免落入自了漢的境界。要知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我有意改寫如下,有同霑法益之義。

宋朝‧陳堯佐《國清寺》:

南越第一寺偶來心地真

却嫌橋下水流去入紅塵

民國‧游智翔《讀陳堯佐國清寺有感》:

南越第一寺偶來心地真

願順橋下水流去入紅塵

        但歷史上宋朝的陳堯佐與唐代的韓愈都曾在潮汕一帶為官,並為百姓驅趕鱷魚除害,政令有恩於百姓,千百年來,當地百姓稱為"韓陳",並供奉其雕像和神位。歐陽修曾多次撰文表彰兩人,但其不喜張揚的品性讓他在中國歷史舞台上名不見經傳。

P_20181122_170516_vHDR_Auto.jpg

        而林憲的《題國清寺清音亭》與蘇東坡的《感悟詩》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這正說明了佛法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山川大地、日月星辰,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只要用心觀照有所覺悟,就都是佛法

P_20181123_063413_vHDR_Auto.jpg

P_20181123_063820_vHDR_Auto.jpg

        隔天早上六點,出發探訪簡稱為塔頭寺的真覺講寺。

P_20181123_064249_vHDR_Auto.jpg

P_20181123_064321_vHDR_Auto.jpg

P_20181123_065038_vHDR_Auto.jpg

 

P_20181123_065854_vHDR_Auto.jpg

P_20181123_070434_vHDR_Auto.jpg

P_20181123_071242_vHDR_Auto.jpg

P_20181123_070618_vHDR_Auto.jpg

        真覺講寺感覺不大,香火似乎也不旺。寺院采用的是以一個方形庭院為中心的向心式布局,這樣的寺院建築群组織方式,非常有古意,反映的是中國早期寺院的布局模式,加上人煙罕見,別有一種寧静蒼遠的景致,讓人不知不覺沉浸其中。

P_20181123_070303_vHDR_Auto_1.jpg

1543412799014_1_1.jpg

        這座寺院的山門前有一堵照壁,上書「即是靈山」四個字。智者大師創立了漢化佛教的第一大教派天台宗,開創了佛教的新紀元,後世把他看作佛祖釋迦牟尼的化身,尊稱「東土迦文」,故稱天台山為「靈山再現」。

        這是一座沒有大雄寶殿的寺院,裡面大殿即是智者大師的肉身塔所在。智者大師肉身塔曾毀於1968年,於1980年重修成漢白玉石塔。據說隋煬帝即位前後,曾開塔兩次禮拜大師的肉身;但第三次再開時,肉身舍利已不見,後來也沒有再次開塔。有人是說,智者大師的肉身去留不定,但凡有大師塑像處,也就是真身安住所在,大師的化身已化身干萬了。

智者大師肉身塔1941.jpg

        這是網路上找到1941年的智者大師肉身塔圖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