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 276.jpg

      這些五顏六色的紙花是前後任後援會會長利用空間時間摺出來,提供給所有家長獻花用的。

照片 277.jpg

      這些照片都是過去學生參加表演、比賽和檢定的照片,張貼一段時日後,現在提供給學生家長收藏。

照片 280.jpg

黃志聖校長致詞。

照片 291.jpg

      金蛇狂舞是聶耳于1934年根据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樂曲。樂曲的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渲染了節日的歡腾氣氛。2008年北京奥運會開閉幕式上就是使用的該曲作為背景音樂來烘托奥運會這一全世界人民體育盛會的歡腾氣氛和濃郁的中國特色。本次演出版本為徐景新所改編。

照片 278.jpg

照片 282.jpg

照片 284.jpg

照片 286.jpg

照片 285.jpg

照片 290.jpg

照片 279.jpg

照片 287.jpg

照片 289.jpg

照片 288.jpg

      剪羊毛這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颇廣的民歌。澳大利亞以生產羊毛而著稱,這首《剪羊毛》描寫了澳大利亞牧場工人緊張的勞動生活和樂觀的精神面貌。

照片 293.jpg

即將卸任的後援會會長致詞。

照片 294.jpg

即將轉學到桃園的張恩愷在頭城國小的告別演出。

照片 295.jpg

      奔馳在千里草原由李秀琪、王國潼於1972年所作,是少數較著名的二胡齊奏曲之一。由模仿馬頭琴的三度顫音為引子,以拋弓等技法描寫馬凳馳的感覺,表現牧民在草原馳聘。用歌唱性旋律描寫牧民們的歌唱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展現豪邁熱烈的情緒。

照片 296.jpg

      春到清江劉維康作曲,是近代優秀的揚琴創作曲,描寫春天來臨的清江兩岸,萬物復甦,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樂曲將主题進行多種手法的變奏,在情绪和節奏上也有著强烈的對比,隨著音符的流動,使人進入詩情畫意中。

照片 297.jpg

起舞的玩具/林聖默

照片 298.jpg

      光明行這首作品創作于1930年前后,發表于1932年。當時正值中國革命走向低潮的時期,劉天華先生目睹國樂沉淪,下决心“從東西的調和與合作之中,打出一條新路來”。為此創辦了“國樂改進社”。這首氣勢磅礴、憧憬光明的進行曲反映了作者鍥而不捨、不斷求索的精神及對革新民族音樂寄予美好而光明的願望。

照片 301.jpg

        躍馬長城此曲作於1979年,原名躍馬中原,因樂曲中有馬嘶聲,且慢板中有蒙古風格的三度顫音,大有描寫塞外風光之意,故名躍馬長城。

照片 302.jpg

       燭影搖紅創作于1932年5月,是劉天華先生的最後一首二胡作品。作者借廣東小曲中的標題,用三拍子寫成,樂曲旋律流畅,使人陶醉;但此曲在華麗、激情的曲调中,又蕴含著幾許惆怅,含意深刻,令人回味。

照片 303.jpg

午夜聞鶯/林亭妤。

照片 304.jpg

踏青/劉庭伊。

照片 305.jpg

照片 306.jpg

      彎彎小鐮刀~揚琴:林欣蘭、吳亮瑄、林雴縈、林亭妤、蔡聿欣。

照片 307.jpg

      賽馬是黃海懷先生在六十年代初,根據內蒙民歌紅旗歌創作的,並於1963年5月在“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首屆二胡獨奏比賽”中演奏,獲得極大的成功。樂曲以其粗獷、爽朗的風格,通俗易懂的旋律描繪了內蒙人民在慶祝自己的節日時,舉行賽馬活動的熱烈情景,具有極佳的舞台演出效果,使之成為二胡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樂曲之一。

照片 308.jpg 照片 309.jpg

笛子重奏跑旱船

照片 310.jpg

照片 311.jpg

照片 312.jpg

照片 313.jpg

照片 292.jpg

照片 314.jpg

家長獻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ung561227 的頭像
    chung561227

    開蘭藝苑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