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百家爭鳴 (23)
- Apr 10 Sat 2021 16:15
【轉載】水的反省哲學/潘襎
- Oct 31 Wed 2018 00:21
外行才是最大的優勢~意公子
曾經有人問過我,為什麼你的團隊90%以上都是非藝術專業的?前一段時間在北大也有人問過這樣的問題,接下來有一個人邀請我到清華美院,面對這些高等學子,他需要我回答這個問題。我其實不好意思回答說我們團隊為什麼90%都是非專業,因為我們招不到。
你們是非藝術專業的烏龍山寨兵,說一些我們認為很簡單的事情,所以那時候我們確實招不到專業的。後來,我慢慢在想,當我的團隊越來越多非藝術專業入門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原來對我自己和我們團隊很自卑,覺得我們缺少藝術專業領域裡的一些元素。後來,我們說為什麼我們對自己這麼不滿意?我們是這麼鮮活的個體,我們都在想要怎麼拿到一副好牌,但是却忘記了我們要怎麼樣更好打好我們自己手中的牌。
- Oct 18 Thu 2018 10:19
【轉載】觀點投書:「裁驛站」明崇禎造就李闖王,「搶北農」蔡總統成就韓國瑜。
廖念漢 2018年10月17日 上午6:40
在台南軍事監獄服務時,無論是主持新進收容人或服刑屆滿出獄典禮場合,我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千金難買早知道,人生沒有後悔藥」。這句話適用範圍極廣,從貪污入獄的總統、到選錯股住套房的投資人、或是所嫁非人的怨偶等。
- Oct 03 Wed 2018 08:17
【轉載】誰說「努力就能成功」?錯的離譜/葉丙成
- Aug 20 Mon 2018 22:15
【轉載】職場重視的「會讀書」,其實是這3種能力。
早已有許多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小時候成績好不好,真的跟長大有沒有出息沒有絕對的關係,一來在職場上多數地方用不到課本知識,二來人際關係及解決事情的能力在職場上相對更重要,會讀書只代表了其中一個能力而已。
有趣的是,不少小時候讀不好書的孩子,長大後卻能成為老師、作家、顧問等需要用到大量知識的角色,為什麼?
- Mar 31 Sat 2018 13:33
【轉載】享言論自由 但「說」殺人觸法
- Mar 15 Thu 2018 06:38
【轉載】台灣小吃那麼多,為什麼只有珍珠奶茶能揚威全球?
台灣小吃那麼多,為什麼只有珍珠奶茶能揚威全球?作者 ● 黃齊元/商周網站專欄作家
最近社會上興起對於「台灣價值」的爭論,起源是小英問柯文哲什麼是他心目中的台灣價值,但柯P並沒有直接回答。
- Jan 17 Wed 2018 07:06
台大準校長管中閔心目中的3種類型學生
- Oct 28 Sat 2017 22:33
【轉載】台灣教育的四大病灶:只學「有用」的學問,學生愈來愈沒有「志氣」了。
- Oct 04 Wed 2017 19:26
【轉載】超度的力量~羅卓仁謙
所謂的「超渡」,一般人認為的就是讓亡者超離相對不好的處境、而進入相對更好的環境,民俗信仰等等皆是如是說的。但其實在佛教之中,超渡嚴格來看是個大課題:包括了超渡的對象、超渡的方法、超渡的去處、超渡的有效與否等等幾個部分。
- Sep 28 Thu 2017 12:27
【轉載】佛學者談「師父不法喜」(下):妙禪究竟算不算一個「邪教」?
- Sep 25 Mon 2017 22:56
【轉載】佛學者談「師父不法喜」(上):妙禪究竟算不算佛教的「佛」?
最近「佛教如來宗」的教主妙禪由於接受教徒奉獻的名車,一時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妙禪自稱是釋迦牟尼佛派遣到世間的「新佛」,又將自己的教團定義為佛教的分支。不免就讓人好奇以佛教的觀點會如何看待這個新興的「紫衣神教」。關鍵評論網訪問了13歲就到印度的佛教學院(RDI,Rigpe Dorje Institute)留學,曾經接受大寶法王親自指導的佛學者羅卓仁謙。請他站在佛教以及宗教史的角度來分析紫衣神教崛起的現象。
- Sep 25 Mon 2017 06:32
【轉載】古今文優劣 人人有話說
【轉載】古今文優劣 人人有話說/2017-08-27 02:30聯合報/翁煙源/藝術工作者(宜蘭市)
最近高中課綱文言白話文取捨,竟引起一番筆戰。藉各方論述,讓筆者能窺此爭議全貌,就好像前些日於台北誠品聽到一場文學講演,主講人欲將白居易從文壇名家拉下來一樣,真是大開眼界。
- Sep 25 Mon 2017 00:03
【轉載】21世紀台灣不需文言文?
主張高中課綱下修文言課文比例的人,最核心的論據就是「廿一世紀,不用文言文,所以高中不需要那麼多文言課文」。但廿一世紀的台灣,真的不用文言文嗎?
婚喪喜慶,柬帖是典雅的文言寫成;到廟裡點個光明燈,燒給神明的疏文也是文言文;政府各級公文,不乏文言語彙;法院各式書狀,更是厚厚一大疊文言文。
- Sep 23 Sat 2017 22:07
【轉載】課綱爭議擾亂教學 老師痛心
課綱爭議擾亂教學現場!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昨日分享line上群組老師發生的小故事:開學了,要上《世說新語》,學生卻嗆她「這是中國的,幹嘛要學」,經過教師平和說明之後,學生才開始安靜聽課。「這種對話令人鼻酸,如果每次上課都要這樣,老師的專業和心情經不起摧殘。」
段心儀憂心的說,高中國文文言文比例萬一在明日課綱審議中真的翻案成功,接下來復議、發回、更正再審等各種程序,將把108年課綱審到地老天荒!「何不將開會支出拿來給縣市國中小買圖書?」
- Sep 23 Sat 2017 21:55
【轉載】新聞探索-意識形態操弄,文白之爭難了。
高中國文課綱爭議不是結束了嗎?還有甚麼問題?10日課審大會拍板決議維持文言文比例45%至55%,一般都以為爭議已經落幕,接下來的選文應該問題也不大,因為只是討論篇數而不討論選文內容;既然大勢底定,不管贊同或反對文白比例,整個社會都必須收拾戰場,重新投入後續運作。
不料有立委和媒體硬是要翻案,指10日當天表決的只是「30%」修正案,而未表決國教院的「45%至55%」原案。換言之,今日針對12年國教高中國文課綱的第三次課審大會,可能還有得吵。
- Sep 23 Sat 2017 21:07
【轉載】從文、白的歷史之爭談政策高度
近來各界為了高中國文課綱文言文篇數是否調降,吵得沸沸揚揚,即令課審大會已於日前拍板維持原比例45~55%,但要求調降的聲浪仍未止息。鑑於國文教育影響國人文化素養至深,攸關國家競爭力,當局自應以百年大計的高度來做決策,切莫以狹隘的史觀重議課綱,甚至調降古文比例。
這一個月來主張調降古文比例者其所持理由無奇不有,有人引胡適名言「死文字不能產出活文學」直指古文已不合時宜;也有人認為古文實用性不高,不能解決就業、薪資、貧富差距等問題;還有人抱怨古文太多會磨光學習意志,認為語文教育不是與過去對話而是與現代、未來對話;更有人批評學文言文是拿年輕人的血澆灌僵死的中國魂,偷渡意識形態等等。這些對古文的批評似是而非,以下我們一一加以檢視:
- Sep 08 Fri 2017 06:53
【轉載】觀點投書:有種,請全廢了文言文吧!葉文忠 2017-09-08 05:30
十二年國教課綱「調降文言文比例到30%」提案擾動社會許久,漣漪圈圈,憂心者都是教育人,都是父母,歡欣者都是政治人,都是學生,若說調整文言文篇幅和反中、去中國化、斷中國文化無關,鬼才信。
文言文一點也沒有問題,荒謬的議題,總因荒謬的人提出荒謬的論點,出問題的是執政者的腦袋,竟然用娃兒的腦袋當指南,於是「小孩審課綱」,「唐宋八大家」遂成了「造神」。
- Jan 14 Sat 2017 15:24
轉載:未來人才必備的六大能力~葉丙成
我們教育最大的挑戰就是很多孩子不知道為何要讀書,教育現場也沒有給他這個理由。傳統觀念就是要讓孩子有好學歷、畢業後進入有名的大公司,讓家長可以跟親朋好友說孩子在什麼公司上班,感覺人生這樣就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