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有許多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小時候成績好不好,真的跟長大有沒有出息沒有絕對的關係,一來在職場上多數地方用不到課本知識,二來人際關係及解決事情的能力在職場上相對更重要,會讀書只代表了其中一個能力而已。
有趣的是,不少小時候讀不好書的孩子,長大後卻能成為老師、作家、顧問等需要用到大量知識的角色,為什麼?
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書本及知識的運用,包含了許多不同的途徑及呈現方式,每一種方式所需要的能力也不盡相同,可概分為「背書、念書、說書、寫書」。
1、背書:記憶能力
背書是一種記憶能力,大部份在國高中以前的學業,能拿到高分的孩子通常靠的絕大部份都是這項能力,懂得如何把別人的東西及標準答案複製後貼上,是一種相對被動的知識能力。
2、念書:學習能力
念書是一種學習能力,也是一種吸收後內化的能力,常聽人說閱讀能增進一個人的競爭力,講的並不是指「背書」而是「念書」,這是一種對知識產生興趣或需求後,相對主動的知識探索力。
3、說書:表達能力
說書是一種表達能力,也是一種轉化的能力,如何將書本的知識,內化轉化成自己的語言,再傳達給其他人,讓自己的所思所想,能快速地傳遞給別人,也是舞台魅力的一種。
4、寫書:架構能力
寫書是一種架構能力,如何將腦袋中所學、所知、所思、所想,以有邏輯、架構的方式,用清晰明瞭的文字呈現出來,這屬於一種知識創作力,只要是知識工作者,都很重視文字架構力。
小時候大人眼中很會讀書的好學生,其實就是「背書」背得好的人,如果你的「背書」能力很強,還能樂在其中的話,那麼利用這項能力,選擇一條用「考試」決勝負的路線是可以的,不然其實我們仍然有許多其他選擇。
小時候課業成績不好,真的不代表未來就不能成為一個知識型工作者。拋開考試,大部份職場上最有用的知識運用能力,其實是「讀書」、「說書」及「寫書」能力。讀書人擅學習,說書人擅表達,寫書人擅架構,透過這些,才得以淬練出自己的獨特競爭力。
背書、念書、說書、寫書這4種能力,可能互有相關,卻也可能獨立呈現,會背書不等於會念書,會說書也不代表能寫書。但試著去弄懂自己這4項天賦能力的消長,有助於自己職涯的選擇。
大前研一曾說:「最要不得的事情,就是去活他人的人生。」每個人對於書本知識的天賦不同,別太從眾走別人的路,背自己的書、讀自己的書、說自己的書、寫自己的書!
參考網址: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2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