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畫展雖然看似師生聯展,其實主要還是以李昭儀小姐在跟隨沈東榮老師習畫五年後,所累積的一個作品成果展。和自己的老師一起辦畫展是一種聰明的作法,既不用擔心展出的畫作數量不足,也可藉由老師的名氣提升一下參觀畫展的人氣;但恐怕也不免被人和自己的老師做比較。先看一下沈東榮老師近四年來的畫作。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沈東榮老師的畫作是以善於處理綠色最令人稱道,他不像別的畫家會以其他顏色做為綠色的補色,反而是將綠色以國畫中墨分五色的觀念加以發揮運用,並搭配一些筆觸的技法,譬如讓顏料不斷的堆疊在畫布上,說明了藝術其實就是在平凡的累積中出來的,讓整個畫面更有表現性。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所以看沈東榮老師的畫,有時候可以從他對綠色顏料的掌握下手,譬如看起來應該是藍色的水是否也隱隱含著綠色的成份。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沈東榮老師也以靜物的題材聞名,如果想要從事藝術投資,沈老師的這類畫作是公認絕對有一定的增值空間。尤其油畫又比其他類型的畫更容易保存,髒了甚至可以直接用濕布擦拭。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沈東榮老師的這幅用來表現一種閒情的青苔,就把綠色運用到淋漓盡致,除了長滿青苔的石頭外,背景也不像上一幅畫只是單純塗黑,所以這幅畫可以花點時間好好用眼睛解讀一下色調的運用。有興趣的人可以考慮在十年後,以五到十倍的價格跟我請購。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與沈東榮老師合照。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迷幻海景》2013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北關》2011。以上兩幅是屬於嘗試性作品,也就是畫家過去未曾嘗試過的繪畫題材,比較適合賭性堅強的藝術投資客。關於這類的寫生作品,沈東榮老師說受限於時間,他平時都是看自己拍的照片畫油畫,再根據自己的感覺做一種記錄的捕強。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蘭陽溪河口》2013是採地平線佔整個畫面三分之一,所謂黃金比例的構圖方式繪製而成,或許有人會覺得部分主題不明顯;但在光影、雲彩和整個畫面的處理上,應該會很受普羅大眾青睞。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這幅《宜蘭河畔》地平線的位置大約在中間,並非所謂的黃金比例,有人說,如果將這幅畫從中間裁剪成兩幅畫,分別以山嵐及河口為主題,搞不好比原作還更好。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僅供參考。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我是分隔線-----------------------------------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如果沒有看解說牌,一開始還真會誤以為這是沈東榮老師畫的翠竹,想來李昭儀小姐這五年的功夫的確沒有白費,確實也掌握到幾分老師處理綠色的技法。這樣的作品自然在還沒正式展出前,早就被熟人預訂了。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羅東運動公園春色》2013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羅東運動公園》2010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羅東運動公園秋》2012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羅東運動公園晚秋》2012。這四幅有關羅東運動公園的畫作,若以專業畫家的標準來看,如果硬要吹毛求疵,或許還有一點點構圖上的問題;但從業餘畫家的角度來看,還是要給予相當的鼓勵才是,畢竟非科班出身,而願意主動提出展出,除了是對自我一定程度的肯定,也是在享受一種自我成長和自得其樂的歷程。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九寮溪畔》2011。如果有人說,後面的樹比前面的石頭和流水更有看頭,你相信嗎?這是李昭儀小姐兩年前的畫作,畫流水的筆觸難免比較生硬。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同樣是流水,這幅2013年所畫的《水與石交會》線條就顯得比較放鬆,因為放鬆才能產生一種自信的美感,達到一種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龍膽花》2010。背景的草畫得很用心,兩朵鮮艷的龍膽花看上去,畫得倒有點彷彿像是直接用照片貼上去似的。買下這幅畫的人不知是看上前面的兩朵花,還是後面的草?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北海道之冬》2009。這幅畫看起來有點像外國童話的插圖,房屋如果能和周遭的雪景再融合一些,就比較不會看起來像是用貼上去的。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黃金礦坑柱相思》2011。不曉得是不是真的看照片畫的?就算裡面都是黃金,礦坑裡頭應該不會這麼閃亮才是。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這幅2011的《蚵海》瀰漫著一種印象派的灰色調,如果真要說有什麼比較明顯的問題,大概就是右邊人物的下半身比例稍嫌長了點。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睡蓮》2013。當然不能和自己老師在油畫個展中所展出的畫相提並論,但如果價格還可以接受,掛在家裡的牆上,應該也不會讓主人太丟臉。

足跡‧風光~沈東榮、李昭儀油畫聯展2013.07.13(六)

           《飄泊》2011。構圖是採三分之一的黃金比例,光影處理得很用心。如果不說,一般人應該都會以為是專業畫家畫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