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九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我跟著學校學生一起去武荖坑參觀綠色博覽會,由於自己是科任老師沒有帶班,所以行動比較自由;後來就在園區內,遇到當時已經是街頭藝人的江明學正在演唱。雖然自己從來不是所謂的追星族,但看到一個藝人真的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唱歌,還是覺得很驚訝。當時沒有合影,只有這一套四張的簽名光碟。
江明學的創作才華很早就受到了肯定,在台灣成功大學就讀工業設計專業時,他便開始了自己寫歌唱歌。1984年在讀大四的他參加了台灣第一屆大專創作歌謠大賽,便以自已創作詞曲的《如果真有來生》獲「最佳作詞獎」和「優勝作曲」兩個獎項;不過,他所寫的歌曲當中,其實我最熟悉的也只有《錦瑟》和《歌》這兩首。
因為以前我自己也很喜歡蒐集一些根據唐詩宋詞來譜曲的歌,所以對於這首別名《惘然》的《錦瑟》並不陌生,這首歌是江明學自己就讀台南一中二年級時,在學了一個月的吉他之後,以李商隱的詩作譜出他創作的第一首歌,並投稿到海山唱片,最早是由潘安邦所演唱,後來還被編入了救國團歌本。
後來我在任教頭城國小時,因為要準備給畢業生和在校生於畢業典禮中演唱的歌曲,就買了《離別紀念冊》這個專輯來參考,才因此認識這首又名《親愛的朋友》的歌曲。
《錦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LY4iyzn3U
如果簡單分析《錦瑟》和《歌》這兩首歌曲,不難發現兩者的共同點都是五聲音階,而且曲式上也都是以上下行音階為主,沒有甚麼大跳的音程,據說這種曲子不但容易學,也比較讓人容易接受。當時我在教這種補充歌曲時,為了怕學生把譜亂丟,所以每次上完課後,我都會當場就將歌譜回收給下一個上課的班級繼續使用;但學生通常第一次上完課後都會要求我將譜給他們帶回去,有的說要帶回去唱,有的說要帶回去彈鋼琴,即使我說要等畢業典禮結束後再給也沒關係。
當初我最早給畢業生安排唱的是周治平所寫的《箏》,不過唱了幾年之後,畢業班的老師希望有所變化,後來陸續改唱《離別歌》、《今年夏天》、《隱形的翅膀》、《風箏》和《起飛》等歌曲。而五年級的在校生或許因為並非畢業典禮的主角,所以十幾年來也就一直沿用《歌》當做典禮歌曲,後來教務主任還跟我分享過有關這首《歌》的趣事,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教務主任:你們五年級這次畢業典禮要唱甚麼歌?
學年主任:我們要唱《歌》。
教務主任:唱哪首歌?
學年主任:就是唱《歌》。
教務主任:到底是唱哪首歌?
學年主任:就是唱那首《歌》嘛。
參考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hIUY4Vh66w
不過,近年來頭城國小傾向在晚上辦畢業典禮,為了安全顧慮,五年級學生也就不再擔任在校生的角色,這首《歌》或許就在頭城國小從此絕矣也未可知,曲終人散啊。
但在他所有演唱過的歌曲中,我最偏愛的還是由陳耀川所寫的《人生如夢》,這首歌最早是由葉歡演唱,之後在一九九四年,陳耀川也將其收錄在自己發行的《我始終愛你》專輯中。雖然陳耀川在演唱這首歌時也都是慢節奏的淺唱低吟,但或許是因為在樂界的發展較為順遂,所以聽他唱起這首《人生如夢》,總覺得美則美矣,卻有種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
也許是個人先入為主的印象,又或許是感慨江明學在演藝路上的跌宕起伏,抱負未果,以前聽他唱這首歌總覺得好像都是帶點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滄桑,有著一種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和感悟。但如今由於常年的不得志,似乎也早已陷入了人貧志短語言低,馬瘦毛長無力嘶的狀況;或許真是業力現前,江明學終究還是過不了自己的那一關,人生如夢,三千繁華,彈指剎那,只是當時已惘然。
《人生如夢》
人生如夢 夢裡過眼繁華似錦繡
朝看彩雲暮送晚霞過 又沈醉月色中
人生如夢 夢裡也曾帶著多少愁
朝入塵世暮宿雪花中 看月夜正朦朧
多年以後 或許夢裡風水輪流走
富貴榮華一身重 卻是孤獨依舊
多年以後 或許夢裡也有桃花落
卻不慎將紅鸞動 讓春風來捉弄
人生的夢 總是一分歡喜一分愁
尋覓夢裡幻影已無蹤 只留下霧迷濛
幻影無蹤 只留下霧迷濛
葉歡 Augustine Yeh - 人生如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cIQTHkwio
陳耀川〔我始終愛你〕1994作品輯《06.人生如夢22:17~27:0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PSY2kXR44&t=14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