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黃媛芊老師的書法作品會覺得很像楷書或是行楷的味道,不禁讓人聯想到清代強調書寫字形、大小、粗細統一,字體烏黑、方正、光潔的館閣體,據說清帝國科舉若不以標準館閣體書寫是無法進入翰林院。館閣體對書寫者的書法水準有著很高的要求,等於是現代標準楷書的概念,但也因其呆板而受到詬病;然而黃老師的書法卻多少都帶點隸書或行草的味道,讓人感受到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應該是處在一種比較舒服愉悅的感受。這裡有一幅自茂心藝的書法篆刻作品,根據鄒老闆的說法,自茂是以前一位法師賜於他的法號,黃媛芊老師除了刻印,並以翰墨書寫註解,謂心誠於園藝,則萬物自茂焉。
黃老師的篆刻作品屬於標準的漢印形式,空間安排四平八穩,手法也比較細膩,線條的橫平豎直也比較精準。華人向來有買印章的習慣,除了姓名字號章,用以標明書籍所有權和表達其個性愛好的藏書章也是。尤其像印材中田黃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被譽為中國收藏界最昂貴的收藏品,素有「一寸田黃一寸金」和「一兩田黃三兩金」之說,所以除了把玩,也有保值和收藏的概念存在,因此印章有時還比書法作品更容易流通。
綜觀來看,黃媛芊老師對於文字的理解和造型空間的表現上,都有其女性獨有的細膩審美感。因為在台灣文房類和書畫類的創作者相對而言比較隱性,不像油畫和當代藝術那般蓬勃,受到關注的機會也比較少,因此此次篆刻書畫展特別值得喜愛篆刻藝術的民眾前來細細品味。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