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公告↙※※※★★★
編號---學校----成績---分數---名次---自選曲------------指定曲---
01. 北成國小------優等---88.2------2--------吼春---------------杵舞石音
02. 頭城國小------優等---85.1------4--------台灣追想曲-----客家歌謠聯奏
03. 黎明國小------優等---86.9------3--------龍騰虎躍---------杵舞石音
04. 光復國小------優等---89.4------1--------慶典序曲---------杵舞石音
要參加國樂合奏比賽所費不貲,之前所花的外聘鐘點費和添購樂器零件不計,光是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毛衣背心穿,就需再補足三十二件,支出一萬兩千八百元。
因為參賽學生中,有一半都是中年級,學生難免都會有狀況不穩的現象,因此當天就必須找一些分部老師到場協助處理。
這位笛子老師是宜蘭當地人,仍是在學身份,所以只要一千元。
揚琴老師專程從台北過來調音,要價一千五百元。
嗩吶老師遠從桃園過來,當然價位就再往上跳一級。
一般嗩吶的配置都是高、中、低各一把,林奕沛以一當三,真是難為她了。
彈撥的陣容雖然程度不一,但總算高、中、低聲部全齊了。
擔任打擊的就比較忙,常常要一個人兼好幾樣樂器。
胡琴只有十二位,一個六年級,五個五年級,四個四年級,兩個三年級。
低音的程度落差也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就算想不混,也很難了。
排笙只負責吹奏指定曲的部分。
所以說,今年評審老師真是佛心來的,恩賜優等給所有參加國樂合奏的學校。
才剛升上三年級沒多久,就得參加國樂合奏比賽,不知到底是好還是壞?
北管所戴的帽子支出四千元,有戴跟沒戴對比賽成績到底有什麼決定性的影響?
除了低音大提琴,其他的都是高年級學生,儘管程度不一,但畢竟學的時間還是比較久,所以問題不大。
不過嗩吶也是賽前拼命臨陣磨槍,差點誤了上台的時間。
看到好幾位吹嗩吶,就知道這是指定曲《火神咒》
這是自選曲《百家春》。
☺-------------------------------------我是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