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義老師的國樂歷程(2008/11/26)

會踏入國樂這個領域,主要是受到張月娥老師的孩子,目前為東海大學音樂系專任副教授張玉樹的影響。因為當時大家都是同班同學,常常玩在一起,他的笛子吹得很好,受到同儕學習影響的緣故,也就開始對笛子產生興趣。

但最終正式開始學國樂的關鍵,還是因為有一次全班上課很吵,被管理組長處罰,要求從隔週開始,每天中午都要到女生班級前罰跪。因為覺得很丟臉,結果就打聽到當時礁溪國中只有國樂社每天中午都有練習,為了逃避處罰,於是當下全班就有二十幾位同學加入國樂社,接受張月娥老師的指導。張月娥老師雖然是音樂老師,但是並非主修國樂出身,由於她的用心,所以常利用假日帶著孩子到台北找魏德棟、魏道謀…等教授學習,回來就免費教我們。到了國中快畢業時,還鼓勵我們去報考國立藝專。當時第一屆考上的有張玉樹、吳錫傳、林義浪等三位,我則考進宜蘭高中就讀。

當時黃文亮老師剛在宜蘭高中成立國樂社不久,我因為同時會吹笙和笛子,就擔任宜中國樂社第一任社長和吹管組的老師。由於當時考上藝專的同學平常回來時,都會講一些在藝專的生活及學習狀況,也就逐漸興起報考藝專的念頭,於是第二年,就瞞著家人偷偷跑去報考藝專。

七十二年退伍後,由於宜蘭縣當時還有國小音樂專長教師的缺額,就先到員山鄉大湖國小擔任代課老師,七十三年再到礁溪鄉三民國小擔任代課老師,負責指導合唱團,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兼任宜蘭高中、宜蘭高商及礁溪國中等三所學校國樂社的指導老師。因為看到當時這三所學校都有許多報廢的樂器被丟在倉庫,再加上當時宜蘭縣還沒有一所國民小學成立國樂社,更何況只有十二班的小學校要練合唱真的很辛苦,所以就跟徵詢莊校長的意見是否有興趣,校長則表明只要不用花太多經費就支持的立場。於是就用公費買些琴弦,將這些報廢的樂器一一整理,沒有錢請分部老師,就自己來教,或請宜蘭高中的學生以大哥哥帶學弟妹的方式來幫忙,於民國七十五年二月成立。同年六月,利用礁溪鄉校長會議在三民國小舉辦之便,舉辦第一次簡單的發表會,由二十幾位小學生演奏《太湖船》等簡單曲目。這個只有簡單國樂團芻形的演出卻在當時的礁溪鄉校長間造成轟動,原來之前教育局曾撥二十萬元專款給礁溪國小想要成立國樂團,歷經兩年卻一直不見成效,沒想到竟在鄰近的三民國小看到初步發展。

同年十二月,就以這批原本就報廢的樂器參加宜蘭縣音樂比賽,受限於樂器質量太差,評審以音色、音準未達水準而予以從缺。七十六年再度參賽時,由於高中組先比完,就向宜蘭高中商借樂器參賽,順利拿下甲等的成績,自此連續四年皆取得參加全國音樂比賽的代表權,比賽過的曲目有《風雲際會》、《林中夜會》、《喜慶》等樂曲。

七十九年九月後,光復國小及礁溪國小相繼成立國樂團,為追求更優質的教學環境,於八十年九月轉任礁溪國小代課老師,十二月即取得全縣國樂合奏第一名的佳績,隔年獲全國音樂比賽北區第四名。八十一年十二月,在宜蘭率先組隊參加絲竹樂比賽,以宜蘭當地歌仔戲曲調《大調》為素材,於台中參加全區音樂比賽,榮獲優等第三名的成績。

八十四年六月後,有感於在學校代課每週都須負擔二十四節的音樂課,且礙於代課老師的身份,也越來越不方便於校際間推展國樂,為能全心全力投入於國樂教學,於是不再報考國小的代課老師,接下來的兩年期間,轉而到各學校擔任 國樂分部 老師。

八十六年十月,在張聰明校長的賞識下,於竹安國小成立國樂團,在此之前,宜蘭的國樂發展都以溪北為主,後來北成國小也接著成立,才開始往溪南發展。北成國小學校當時已經有管絃樂團、管樂團、南管樂團、國樂團、及音樂班,雖然全校有兩千多位學生,但國樂團卻只有三十九位團員,音樂班的發展也陷入瓶頸,因為招不滿十五位學生,幾乎都快要被廢掉了。於是就向校長建議,既然學校同時有國樂團和音樂班,何不將音樂班的名額開放給國樂團的學生,就像復興國中的音樂班之前也有這樣的特例;也有鑒於宜蘭縣的國樂團隊很多,在B組的比賽是非常競爭的,其實是可以考慮轉往A組發展,還可以藉此提高自己的素質。

學音樂的發展有幾個層次,最基本的就是當個獨善其身的演奏家,如果因為個性關係,不適合舞台演出,也可以走教學路線。指揮給人一種可以號令一切的印象,所以對有些人而言,還是很有興趣,但還是需要一點天份;如果對器樂的搭配有興趣,又能聽出樂曲中各聲部的旋律、和聲及對位的關係,就可以朝指揮發展最高的層次就是當評論家,但本身一定要有足夠的份量,如果本身沒有兩把刷子,別人反而會更看不起你。

以我自己目前所負責的學校樂團而言,由於程度都不一樣,所以我才想要成立噶瑪蘭民族樂團,把各校程度比較好的學生集合在一起,讓他們能進入到另一個層次。例如去年就開始規劃今年的活動,團員經過了一年的訓練,今年一出來就不一樣;像這次噶瑪蘭民族樂團有九位團員獲得縣賽獨奏第一名,就是歸功於去年協奏曲之夜的功勞,我就是用這種方式來栽培學生,做傳承的工作,同時也號召一些向心力較強的家長來幫忙,讓家長願意將孩子交給我們;並邀請縣長擔任團長,也幫忙支援一些費用來採購定音鼓。

學校樂團很容易有各聲部發展不均的現象,但校外的樂團卻可以挑選各聲部最好的學生來團練。對於噶瑪蘭民族樂團,我是站在輔導的立場,幫樂團找學生、找經費,同時栽培自己的指揮,所以這次大福國小及竹安國小才能在這次縣賽脫穎而出,分別得到第三及第五名的成績。

在學校帶樂團其實沒有一般人想像得那麼單純,必須要有很強的行政後盾才行。如何讓行政配合,對新生代的年輕指揮而言,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因為這牽涉到各年級,甚至是各班級。目前的狀況是級任導師或許不見得會聽行政人員的指示,但卻會聽家長的意見;家長會告訴老師,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加入樂團後,能學到什麼樣的程度。因此只要家長用心,後援會夠力,老師自然也就會力挺。所以要搞定一個樂團,就要同時搞定學校、學生和家長,三方面如果都抓得牢,樂團就能永續發展。

        除非在練習當中,不斷與學校老師發生衝突,那樂團就很危險了,所以一定要尊重學校老師,譬如請學生吃東西時,也會幫級任導師準備一份;需要加練時,也都是放低姿態,跟級任導師採用商量的方式,而不是藉由其他方面來強制要求。對於學生,每次比賽完,不管成績好不好,一定請學生吃東西慰勞一番,畢竟學生也都盡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ung561227 的頭像
    chung561227

    開蘭藝苑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