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西南隅有座古老的水陸城門——盤門,曾是這座古城的一個交通要道和重要屏障。大運河環抱城垣,繞城而過;溯運河北上,沿胥江口西往,可抵太湖;南面緊靠江浙要地吳江松陵、平望等鎮;陸道列是縱橫交叉,四通八達。盤門是國內外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陸並列古城門,是蘇州僅存的古城門遺跡,其水陸城門並存在全國已絕無僅有,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盤門城樓始建於西元前514年,為吳國“闔閭大城”八門之一,至今已有2500餘年。當年,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築城,動工之初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陸門八,以象天之八風;水門八,以法地之八聰”,盤門為八門之一。由於吳國在辰位,越國在已位,因此刻林木作蟠龍鎮北,面向越國,以示吳國征服越國之意,故名「蟠門」。後因水縈迴交錯,改稱「盤門」相傳,意大利的馬可波羅曾繞城巡視,並登城樓眺望。古盤門由水陸兩門、甕城、城樓和兩側城垣組成。水城門由兩重拱式城門和水甕城貫穿而成。水閘用絞關可隨時開閉,這種週到的戰備與防洪設計,是古代築城史上因地制宜的創舉。甕者,口小腹大,盤門陸城門兩門非軸線同朝向,中間為邊長約20米的方形空地,故稱甕城。甕城四週城墻陡峭,一旦誘敵深入,閘斷退路,如同甕中捉鱉,可獲全殲之勝。甕城為元末張士誠重建,後經明清兩代續修,仍具原有形制。甕城內設有藏兵洞,可藏四五百精兵。水甕城東南隅內側修建的洞穴式通道,高1.80米,寬0.9米,仄而陡直,古時為守軍上下秘密觀察和啟閉閘門之用。

        二千多年間,歷經戰亂,盤門城樓屢毀屢建。現存的盤門,修築于元十一年(西元1274)。盤門城樓,于1986年依循古制重修。復建的城樓,為傳統木結構的二成重檐歇山頂式的建築,面闊三間,周圍設回廊;城樓闊15.48米,高11.3米,進深8.65米,總面積20平方米,外形古色古香,雄偉壯觀。盤門現有城墻長300多米、高5米多。從城垣北側石板坡道登上城墻,可以看到整個陸門、水門套城的佈置和結構全貌。城墻上的雉堞、垛口、射孔、炮洞、閘口、絞關石、天井(防火設施),均歷歷在目。

        城樓一層樓廳,中間豎立著一塊巨型木雕落地屏,上面鐫刻著已故著名畫家杜重劃繪製的《伍員築城圖》;地屏西向畫面上,鐫刻著著名學者錢仲聯撰寫、著名書法家吳進賢寫的《重修盤門城樓記》;臨墻還佈置著槍、刀、劍、戟等古代兵器,使人仿佛又回到春秋時代兵戎相見的歲月。樓上,懸挂著已故著名書法家王西野與其弟子杭青石合作的巨幅國畫《盤門全景圖》,再現了盤門及其臨近郊外的湖光山色,堪稱絕妙。

        為紀念一代忠臣伍子胥,後人還在盤門內設立了伍相祠。伍相祠分東西兩院。東院由廳堂、廊亭和花園組成,建築精巧,湖石林立。西院莊重肅穆,大殿匾額是題“氣壯山河”四個大字,正中為伍子胥坐像,殿內展示了伍子胥及春秋吳國有關史料。伍相廟內有一千年夾石,為古廟遺構。夾石俗稱旗桿石,古人在此廟做佛事,白天必在夾石中立桿挂幡旗,晚上則挂起長命燈,“凡入城者必敬禮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