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4.jpg20171228_104313_vHDR_On.jpgP_20171221_103911_vHDR_On.jpgP_20171221_103951_vHDR_On.jpg

       根據以上的圖片,有人能馬上猜出學生正在唱哪首歌嗎?這首歌就是四年級上學期翰林版藝文課本中的第一首補充歌曲「再會吧原野」。這首歌的年代其實蠻久的,記得小時候就曾不只一次看過電視台歌星在節目裡演唱。

       學生們在剛開始學唱這首歌時,會遇到較大的困難,因為光第一句就有十個音符,第二句也有九個音符,第四句則有一拍半的附點四分音符,這對於中年級的學生來說,剛開始都是很大的挑戰。不過,一旦唱熟了之後,有些表現慾比較強的學生就會在課堂上主動自己配上動作來唱,有影片為證。

2016年11月4日四孝林柏誠與蔣宇傑的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SnEldGWMRY

2017年12月21日四孝郭毅凱、蔡尚宸與甘承祐的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9In3E5r4k&t=15s

       真是太巧了!連續兩年剛好是四孝的學生。

P_20171221_104033_vHDR_On.jpg

       這裡唱的是「最可愛在那黃昏裡」。

P_20171221_103851_vHDR_On.jpg

       如果會唱這首歌,不用多說,應該也知道唱的是「再會吧要分離」。

「再會吧!原野」 ,作詞:司徒明,作曲:迪士尼公司, 原曲是西洋歌曲「The Ballad of Davy Crocket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zAwQUwaUYY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失利撤退到台灣,當時美國為了鞏固自己的冷戰防線,選擇扶植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權。因而國民政府非常仰賴美國的支援,政策上也唯美國馬首是瞻,結果造成五十年代開始,包括語言、音樂、科技及生活方式等等大量輸入的美國文化、不但成為進步的象徵,也變成當代社會流行的主軸。

       1960年中期,美國的民謠復甦,在東部歌手及知識份子的推動下,加上六十年代的社運民運,形成了流行音樂中重要的類型融合,關懷社會的民謠搭配搖滾節奏的演出編制,也跟著傳入以美國流行音樂為依歸的台灣。事實上,台灣當時在高壓的政治底下處於苦悶時代,而夾雜在西傳的美國文化中的民歌與搖滾樂,理所當然的成為當時年輕學生與知識份子心理上最大的慰藉。當時政府正打壓他們稱之為靡靡之音、且引發情欲的本土歌曲,加上當時盜版工業猖獗,台灣幾乎和美國同步發售新唱片,價格又低廉,而電台大量的放送西洋歌曲,種種原因把在英美演變至今的流行曲風也帶入台灣風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ung561227 的頭像
    chung561227

    開蘭藝苑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