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國樂考級檢定時,就有家長提到這學期要讓學生繼續考第四級的事;但其實從第三級的曲目開始,左手指法就已經開始有顫音、墊指等技巧,不是光找到音符的位置就可以安全過關。所以之前就委請葉青琳老師代為向董幸霖老師詢問在雙休日集訓結束時上課的可能性,得到董老師的善意回應後,就開始這次的二胡課。

P_20180225_153154_vHDR_On.jpg P_20180225_153328_vHDR_On.jpg P_20180225_153357_vHDR_On.jpg

       因為董老師就讀台藝大後,特別是在研究所時期,關於右手拉弓和持弓等核心技術環節對於音色的影響,以及練琴姿勢是否符合人體工學的議題就更加重視。和以前最大的差異,在於以前都是將弓根靠在虎口上,現在則是放在食指的第三關節處,也就是手掌上的木星丘頂端。

P_20180225_153656_vHDR_On.jpg P_20180225_153723_vHDR_On.jpg

       拉內弦時,用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按住弓毛,往內斜下方施力,讓弓毛在拉奏時呈束狀,而非片狀的狀態。

P_20180225_154513_vHDR_On.jpg P_20180225_155344_vHDR_On.jpg

       運弓時,可讓琴桿靠著琴筒上的墊片左右摩擦,拉內弦時,琴桿是在墊片的頂端,拉外弦時,琴桿則是在接近墊片中間的地方,讓弓和弦儘量保持九十度的角度。

 P_20180225_200251_vHDR_On_1.jpg

       喜洋洋是二胡第四級考級檢定的指定曲,第一段詼諧俏皮的主題部分,其實第四小節就已經出現墊指;不過,董老師是認為現在的學生恐怕還無法完全掌握墊指的技巧,所以建議還是先改成下滑音。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這首喜洋洋出現所謂的中立音,但真正在教學生時,還是先回到標準音高,等學生完全熟悉曲子,再慢慢調整成中立音。

       第二段的歌唱旋律,為了要將這種喜慶色彩準確表現,就要掌握當中的裝飾音和滑音。

       第三段則是加花的十六分音符主題再現,如果先從慢的速度練起,應該也不是甚麼大問題才是。

P_20180318_171949_vHDR_On_1.jpg

       會決定選這首繡荷包當自選曲的主要原因,當然是因為這首曲子夠短,而且當中還有不少地方的旋律是重複的,方便學生背譜,即使識譜來拉,好像也不難找到音。不過,董老師是認為這首曲子雖短,卻是像蘭花花一樣,很有陝西的地方風格,所以也不能完全不當一回事。例如第二小節的高音212,當中的DO雖然譜上標記的是還原DO,但實際上是用一指從RE往上滑到升DO,再回到RE。第五小節的高音SOL,也會在結束前稍微往上滑一點點,同樣在倒數第二小節第一拍的高音556,也是使用同一種手法,然後再用中指按MI,所以處理上是要很細緻的。

       雖然上了兩堂課,董老師還是認為我拉琴的動作有很大的問題,最明顯的是推弓時大臂回來的動作不夠確實,換弓時也會不自覺加速,因而增加琴弓的壓力,導致出現雜音,拉快速音群時只靠大臂的動作,而缺乏手腕的動作。雖然接觸國樂器也有二十幾年的時間,因為長時間負責學校國樂團的業務,在外面也常被視為所謂的國樂老師;但其實自己到目前為止,所上過的二胡課至今也不過七堂左右,大部分都是靠自己視譜盲修瞎練,加上自己實在天分不高,所以在樂器教學觀念上一直無法與這些科班出身的老師相契合。

       何況帶學校樂團畢竟有參加比賽的壓力,現在學國樂的新生有時候會出現一種現象,就是你在這張譜所教的音符,只要換首曲子,甚至是同一張譜的後的幾個小節,他們可能就找不到同樣的音符在樂器上的位置。這固然是因為現在學生的反應能力不夠敏銳,跟我們以前只要練過音階,就可以直接套用在不同曲子的情況有很大的差別;但也有可能就是練的曲子數量沒有累積到足以內化的程度。

       再來,則是基本功的問題,尤其是絲弦樂器,不管是彈撥還是擦弦,所謂的基本功大概都是以右手為主。一般而言,左手管旋律,右手管音色,只要是科班出身的音樂老師通常都會很注重右手的手型、運弓的方向與力度的掌握。

       但學習畢竟還是講究天分的,對於早已具有備相當視譜能力的老師而言,讓學生的左手儘早熟悉掌握音符在樂器上的位置,似乎一直不是很迫切的事;但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一般學生及家長都能立馬判斷左手是否有掌握好旋律,也是比較容易讓學生得到成就感。正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這是藥師經裡頭的一句話,是佛門在指導學生,或者接引新入門學人的一種教學法。「欲」本來是不好的東西,也是佛教所排斥的,可是當學道的因緣還不具足或是還沒達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就必須有些方便權宜的辦法來引領對方入門修道。因此,所謂的以曲代功,也應該不是個甚麼十惡不赦的惡業才是。

       何況所謂的以曲代功也並非不練功,而是通過演奏曲子來練習基本功藉此來提高自己駕御樂器的能力。細細品來,其實每首樂曲都包含著一定的技巧練習。如果把每首曲子的名字改為某某號練習曲,其實每一首樂曲不都是一首完美的練習曲?大陸古琴藝術家郭關就認為,以曲代功是否落後,其檢驗的標準唯有我們自己及我們手中的樂器。當這一方法還能適應這件樂器時那麼它便有存在的理由。如果能用簡單而又快樂的方法,便能學會古琴,那又何必非得去彈那些枯燥的練習曲呢?所以,請別忘了你學琴的目的,究竟是想通過學琴從中得到快樂?還是想讓學琴成為你的負擔?

       至於右手音色的掌握,這真的還是要看學生對於音色的認同能力程度而定;並不見得是老師一直要求學生練右手基本功就一定可以得到想要的成果。這就像禪宗一樣,頓悟固然不能偏廢漸修的過程,但漸修是否就能一定直通頓悟,那就要看禪機是否已到。

       又好比演藝圈裡的小鮮肉雖然剛開始可以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和流量,但僅靠顏值的偶像派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更遑論要有經典的作品。然而只要經過時間的沉澱經驗的累積,小鮮肉終究也有轉型成為老戲骨的一天;而觀眾的收視習慣也會從養眼逐漸提升到養心的層次,正所謂始於颜值陷於演技終於人品

       目前學校樂團的問題部分,也是在於有的老師習慣把分部課當個別課來上,只要右手的手型姿勢沒有保持好,教學進度就可能因此卡住。而一直練習合奏曲目,固然有現實比賽的考量,但也讓學生無法學到完整的東西。對指揮而言,合奏雖然是樂曲完整的呈現;但就學生的立場而言,既然是分部,就絕非是個完整的音樂,甚至簡直可說是個支離破碎的東西,尤其是彈撥和低音樂器,有時不免也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動力。所以多年來,我一直都在鼓勵學生每年都能參加一到兩次的國樂檢定,一方面是多個學習的目標,也希望藉此讓學生至少還能學到一個完整的音樂,再來也是尋求一個自我肯定和觀摩的機會;而老師其實也可以從中觀察並判斷學生學習的熱情程度和問題之所在。

       知道自己不差卻無法證明實力也沒有人會同情你

       人生不美好卻是我們每天努力的價值之所在

       夜雖然黑我卻用來尋找光明

延伸閱讀:

二胡運弓技法淺談

http://erhulife.blogspot.tw/2010/07/blog-post_24.html

有關“郭關藝術”的文章

http://www.ifuun.com/tag/%E9%83%AD%E9%97%9C%E8%97%9D%E8%A1%9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