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_20190804_150916_vHDR_Auto.jpg

       離開板陶窯園區後,在附近的紅綠燈十字路路口,其中一邊就是板頭社區,也是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以嘉義新港村為社區生活美學的改造地點之一。因為新港村舊名為古苯港,為交趾剪粘工藝重鎮,周邊環境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和工藝資源,儼然形成一個古苯港生活圈。藉由板頭厝車站和古苯港越堤的空間介入藝術,以交趾剪粘藝術村為願景,藝術家與當地居民共同參與討論,運用當地素材,共同完成社區環境的美化,重現共同記憶中的車站為休閒旅遊景點。

P_20190804_150621_vHDR_Auto.jpg

       這就是板頭車站,嘉義新港的板頭村原為偏僻村莊,舊時是台糖甘蔗運輸必經之路,近來因交趾、剪黏傳統工藝而翻轉。

P_20190804_150609_vHDR_Auto.jpg

       車站附近還有模仿車廂,可供拍照打卡的裝置藝術。

P_20190804_145631_vHDR_Auto.jpg

       車站旁立有當地人填詞的《若是火車轉來時》的歌譜。

P_20190804_150302_vHDR_Auto.jpg

       根據小妹王秀中的說法,半年前她帶學生來戶外教學時,這裡沿途都還有不少承租的攤商,如今看起來還有在營業的卻似乎只剩這家店。

P_20190804_150512_vHDR_Auto.jpg

       其他就只剩下一些似曾相識的裝置藝術擺在路邊。

P_20190804_150641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0857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0903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0926_vHDR_Auto.jpg

       沿途的座椅看得出來都是經過設計,且力求融入現代人思維的造型。

P_20190804_151027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1045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1103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1204_vHDR_Auto.jpg

       在紅綠燈十字路路口的另一邊,是前往古苯港越堤的道路,有幾隻以牛為主題的剪粘裝置藝術,上面的圖案就是以傳統原素為主。

P_20190804_153141_vHDR_Auto.jpg

       這裡是來此地重頭戲之一的古笨港越堤。

P_20190804_153352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3500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3531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3700_vHDR_Auto.jpg

       這裡是以交趾陶打造代表台灣堅毅不饒精神的山芙蓉壁面藝術,於民國九十九年五月十四日開始動工,旨在以柔性的藝術形式,結合台灣傳統工藝~剪黏與交趾陶的特色,並打造兼具傳統工藝與鄉村自然景色結合的生活美學空間,重新在越堤上詮釋另一堵交趾陶大壁畫。

       宋朝蘇軾有詩《和述古拒霜花》云: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看來卻是最宜霜。木芙蓉花開於秋冬之交,當其他的草木都被嚴霜侵襲而變得枯黃,只有木芙蓉雖受霜侵露凌,却依然風姿艷麗,占盡深秋風情,與菊花同樣表現歲寒晚節的精神,因而又被稱作拒霜花,為詩人所歌咏。今取其傲霜之態象徵著台灣人越挫越勇、堅毅不饒的性格,而在造型上則以交趾工藝模擬山芙蓉的盛開景況,點綴著古笨港越堤。

       早晨的木芙蓉純白潔淨,隨著氣溫升高,中午漸成粉紅微醺,到了傍晚,就變為紫紅色,越開越艷,一如人們所形容的「曉妝如玉暮如霞」。芙蓉花由於一日間凡三色,因此又有「三醉芙蓉」的美譽。

P_20190804_154610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4636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4705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4720_vHDR_Auto.jpg

       這幅以苦楝樹為主題長達四百公尺的大型越堤壁畫,就座落在板頭村復興鐵橋旁的越堤上,以廟宇裡常用的剪黏工藝技術及原料,將這幅大型的藝術作品結合在鄉村田野的自然景色中,於民國九十八年十月十七日落成。這是嘉義縣古笨港越堤及周邊環境空間的第一期改善計畫,將台灣耐濕耐寒的苦楝意象與堅毅不拔的農村精神納入作品中,呈現春花夏葉秋果冬枝四季分明的意象,創作出具備台灣生活美學與笨港原鄉四季更迭意象的「原鄉四季~剪黏越堤壁畫」,將傳統工藝轉化成另一種風貌。

P_20190804_154816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4845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4907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5209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5222_vHDR_Auto.jpg

       根據小妹王秀中的說法,以前的人最初只是不想把破碎的碗和甕就此丟棄,於是將其拼接成各種圖案,沒想到竟意外發展出剪黏工藝。這裡可以明顯看出花瓣是用碗片拼貼而成,樹幹則是用不同顏色的陶甕、壺嘴組合而成。

1564962808661.jpg

       越堤壁畫的旁邊就是北港溪鐵橋涵洞,這是第三期的空間改善計畫,稱為新港夏夜樂陶陶。

P_20190804_155616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5816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5710_vHDR_Auto.jpg

P_20190804_155643_vHDR_Auto.jpg

       重點特色在於全台首創懸吊式交趾粘貼壁堵,由剪粘拼貼出的牽牛花叢從兩側牆面延伸到涵洞頂部,其中並穿插剪黏的昆蟲和壁虎,頂部則是夏夜星空和弦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