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516652534.jpg

P_20211214_094029.jpg

P_20211214_094520_1.jpg

P_20211214_100148.jpg

P_20211214_100221.jpg

IMG_8378.JPG

IMG_8380.JPG

IMG_8381.JPG

IMG_8384.JPG

        本月中旬應國泰人壽之邀與家母一起參加秋冬暢遊活動,早上七點半後出發,約莫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就抵達北投的農禪寺。這個道場是1971年由東初上人所創建的,因以禪修為主,務農維生,故名「農禪」;主張以現代觀念推廣禪修,接引國內外社會各階層人士來親近、學習佛法,體現在建築上,就不像一般傳統寺廟有鐘樓和鼓樓的建築,也不見用來塑造室內富麗堂皇效果的雕梁畫棟和斗拱藻井結構,建築顏色也不是採用明亮鮮豔的色調,有人就當場表示一進入這個場域,當下就會有心境沉靜的感覺。

        農禪寺是由建築師姚仁喜所設計,據說當時聖嚴法師只給了『水中月、空中花』六個字的設計指示。根據導覽義工的說法,這個地方以前常常淹水,自從建了這個水月池,就起了一個調節水利的功用。這個水池主要是由雨水積聚而成,每天固定會有義工來清除池中的汙泥,所以即使沒其他水源注入,也不會發臭,已是這裡最具知名度的拍照打卡地點。

農禪寺心經牆-01.jpg

農禪寺心經牆-02.jpg

農禪寺心經牆-03.jpg

        另一個也相當有特色的便是心經牆,這是在節能綠建築的考量之下,特別將《心經》經文鏤空於西側整面牆上,當光線投射進來時,即將經文映現到大殿的空間裡,以自然光影的變化,展現中國文化及漢傳佛教文字的特殊性。尤其是當太陽在移動時,這些經文會從地面慢慢移動到牆上來;有人或許會問當光線將佛經打在地面上時,人走過不是會踩到嗎?姚仁喜回答則是不會踩到的,因為當你走過去時,佛經就會映照在你身上,這就是光的奧妙。

        古時候因為平民識字的人不多,民眾文化程度低下,為了傳播推廣佛教教義,方便大眾理解,佛教徒都會根據自己的理解,以圖畫藝術形態來表達佛經內涵的。習慣上,經文中的情節故事畫叫經變或經變畫,重在「經」;非情節性的人物畫叫變相、變像或變像圖,重在「像」,有時一併通稱為變相,在中國最出名的經變圖或變文圖莫過於敦煌石窟的壁畫創作;在藏傳佛教中,這種形式則稱為曼荼羅。而這面充滿文字的心經牆似乎是在提醒我們,遇到任何境界都要能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也彷彿呼應著聖嚴法師最令人稱道的十二字箴言,要時時保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的態度。

IMG_8376.JPG

P_20211214_102249.jpg

P_20211214_102225.jpg

        最後參觀的地方是開山農舍,裡面的陳設很簡單,就是呈現聖嚴法師早期修行的生活環境。二樓的牆壁四周掛有一些聖嚴法師的法語,才知聖嚴法號的涵義是以聖教莊嚴佛法以聖法嚴飾身心用聖法嚴淨毘尼;期勉自己能嚴以律己發揚聖業

        雖然在此逗留的時間不長,但農禪寺給人的感覺的確和其他寺院很不一樣,不僅建築結構不講求繁複華麗,大殿內甚至連個香燭都沒有,擺明就是個「以心傳心」的禪宗道場。固然是禪宗直指人心的法門不重視外在形式的特色,正所謂舉心即錯,動念即乖,故曰: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有別於藏傳佛教的繁複修法儀軌,是屬於『減法』的修行方式。我之前在參觀過法鼓山的金山教育園區後,剛好就在電影台看到聖嚴法師《本來面目》的紀實電影,當中訪問曾替聖嚴法師看病的一位醫生。醫生問聖嚴法師洗腎會痛嗎?聖嚴法師回答會痛,但並不覺得苦。一霎時我似乎當下就明白了《金剛經》上「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的意思了。不同於其他法師的講經說法,聖嚴法師似乎也給我們多了一些身教的示現。

        希望日後進入這個空間的人們都可以感受到聖嚴法師「經由對空間經驗、對環境氛圍,讓我們憶起佛法僧、憶起佛陀給我們的教導,利用這樣來轉化人心」的期許,正所謂無情說法有情聽,無言顯道不二慧。

參考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1WGAzyw8a8&list=LL&index=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ung561227 的頭像
    chung561227

    開蘭藝苑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