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網美的第二天行程是上午先到雲山水夢幻湖,根據導遊的說法,這裡原本是私人土地,因為來此參觀的人漸多,後來地主索性開放售票參觀。看起來占地蠻廣,除了人工湖,還有大片的翠綠草地,湖光倒影彷彿如歐洲鄉間的湖濱森林;園區附近也有一些民宿,大都是採白牆拱窗的建築元素,以線條分明、講究對稱的簡潔風格為主,自有一種華貴典雅的浪漫色彩。
或許因為團費不到一萬,所以這次沒能入住當地的民宿,陳科鋒是建議我乾脆在這裡買地蓋民宿,以後他帶團來就可以直接入住。我看到一旁的仲介看板,剛好這裡有一塊八百坪的地要出售,每坪售價大約兩萬;我如果年底前股票都能順利解套,然後再跟銀行貸款,買地應該是足夠,但後面蓋民宿的錢就不知道要怎麼生出來。而且我對於房屋設計也沒有甚麼想法,應該蓋不出比較有特色的民宿;更何況比起伺候別人,我似乎更適合被人伺候。之前銀行的業務員有介紹一個美元計價、每月配息的安聯收益成長基金,以目前淨值來看,申購一萬每元每月可配七十五美元,折合台幣約兩千二以上,殖利率約9%。我現在如果有近兩千萬的現金,拿去買這個美元基金,一個月就有十幾萬的利息可拿,日子應該就很好過了,所以還是安分一些,靜待月收十萬股息的一天早日到來好了。
在入園之初,工作人員會在遊客手上蓋上一個小的圓戳印,憑此圓戳印,就可以到園區對面繼續參觀,然後才離開前去用餐。
中午用餐的地方是上次吃過的櫻之田野休閒養生館,途中經過了不產木瓜的木瓜溪,之前完全乾涸的河道,顯然終於得到近日雨水的滋潤而多了些原本溪流該有的色澤。這次有幸跟導遊的夫人同桌,還力薦我們吃野菜中的野人參,果然味道比較沒有之前吃過的其他野菜來得強烈。而且團員中很多小孩都已成年,都是屬於婆媽級,對食材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一眼就瞧出當中的高麗菜已經被水泡爛了,立即要求店家更換;如果是我,也就只會傻傻的吃下去。
因為是第二次來,所以特別花了點時間四處參觀一下,在門口附近有一個像菜苗攤位的擺設,詢問之後,才知道只是一個農漁共生的循環設備,簡單的說,就是用底下水族箱的水來灌溉上方的水耕蔬菜。另外,外面爬滿木屋牆面的開花植物也是很吸引人,雖然在風水上有招陰的說法,但還是很好看,就是不知道是甚麼名稱。
下午的行程是白楊步道,遊覽車行駛在新的橫貫公路上,左邊還可以看到舊的東西橫貫公路的牌樓。導遊是說以前剛開放陸客來台觀光,看慣大陸名山大川的陸客原本是對台灣景點不以為意,直到來到天祥太魯閣,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加堅定要拿回台灣的決心。另外,導遊還提到以前的老兵投入此地構工的往事,因為當初政府若不安排這些老兵找些事做,這些老兵就會開始想家,然後就很容易出狀況;但後來有些政客就會拿這些老兵來做文章,認為這些領退休俸的老兵是吃垮台灣財政的米蟲,大搞年金改革。這些老兵大概以前從來沒想過,自己離鄉背井為國家付出半生,最終卻落得一個米蟲的罵名,也想不到國民黨和共產黨竟也有坐下來對談的一天,所以每個人在歷史的潮流中,終究也都只是一枚任人擺佈的棋子。
望著窗外沿途高峻陡峭的山勢,不禁讓人聯想起傳統水墨畫中的皴法,這一段路的風景真的是很適合入畫,像宜蘭畫家吳英杰就曾畫過太魯閣系列的青綠山水畫。
從吉安到白楊步道的停車場,因為沿途部分道路較為狹窄,為了會車,難免有時要走走停停,經過約莫一個半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目的地。底下的停車場附近有野猴群聚,但還好不會主動攻擊人;但因為之前降雨影響,為避免意外,所以也只有開放到第一觀景台。原本還以為會到最裏頭的水濂洞,還特別到超商買了輕便雨衣,結果沒用到,有點可惜。
最後,就是先趕到蘇澳用晚餐,因為現在有正常工時每日不得超過十二小時的規定,導遊擔心如果先送我們回宜蘭火車站,再上國道回台北,可能會超過時間,畢竟還要考慮保留給司機一個小時回家的時間,所以就決定照我之前的建議,先送我們到蘇澳火車站搭火車。結果因為沒事查詢火車時刻表,到了火車站才知道還要再等兩小時才會有火車。站務人員是建議我們到旁邊的轉運站搭公車,當時才不到六點半,可是轉運站卻早已拉下鐵門,和宜蘭轉運站大不相同。等到七點十分,終於等到有開往宜蘭轉運站的紅二線公車,經過一小時的車程終於回到宜蘭。這趟公車之行全程也只有六位乘客,當中自然也是以我們夫妻坐最久,而且票價只要四十元;因為以前曾從羅東搭計程車回宜蘭,大約要四百元左右,所以就會覺得公車票價真是好便宜。我雖然在宜蘭生活超過半世紀,但實際在縣內搭公車的經驗卻是寥寥可數,也算是一次特別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