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森均與鐘銘誠皆非學院派出身,鐘銘誠從小就開始自學繪畫,由於筆觸細膩寫實,經常是校內美術比賽的常勝軍;而鄒森均自小並不經常參加校內美術比賽,反而比較喜歡觀察別人的畫作,在繪畫技法上也顯得比較粗獷大膽。兩人自小就是同校同學,雖然鄒森均後來求學經歷是以職校和二專為主,但後來鄒森均就讀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而鐘銘誠也於台大國貿系畢業後,考上台北教育大學藝術研究所,後來又因緣際會同在中華大學辦展覽,才又開始有了交集。尤其在鄒森均撰寫碩士論文期間,由於鐘銘誠文筆不錯,還經常義務幫鄒森均校對文稿,使其三個月內就完成論文寫作。

對於開畫展,鄒森均說雖然不曾受過科班訓練,但也經常利用機會向專業人士請益有關媒材的問題;鄒森均認為繪畫雖然也需要素描的基礎,但不像音樂那麼重視技術精準度的訓練,因此比較有無師自通,畫自己想畫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畫作與生活習習相關,處於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在作品中呈現出來,反映自己的心境。譬如這次展覽就有一部分是以梅花湖為主題,但卻不是以寫生的手法表現,有別於一般人對於梅花湖的刻板印象,這就是藝術的可貴,否則用相機拍照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用到畫筆。

由於對於木頭的偏愛,鄒森均也嘗試以木板作畫,這在宜蘭縣稱得上是創舉。鄒森均認為,當木頭被砍下來,它的生命不該就此結束,而應該被視為另一種生命形態的延續。藉由這次展出的畫作,也希望提供大眾另一個思考的空間,例如對樹木、對大自然的尊重與珍惜。

其實,早期西洋繪畫就是從木板畫開始,但自工業革命後,由於大量木板取得困難,才開始使用畫布。所以,利用這次展覽,也是要告訴社會大眾,木板其實是一個很好的作畫媒材,只是大家都忽略原始的東西才是最好的。但木板因為會吸附顏料,因此渲染的效果也會比較差,但因為乾得快,所以如果用在寫實技法上,反而是強項,但畫完之後,仍需使用凡尼斯保護畫面。

由於對木頭的情有獨鍾,鄒森均也計畫將來以書法的形式來表現木頭特有的藝術美感。






這位是從事房地產買賣的黃貞靚小姐,一口氣買下背後這兩幅鄒森均的木板畫作,鄒森均說她可以看到一些平常人看不到的事物,我就向她請教有關頭城地理的看法,以下是她的說法,僅供參考,不代表本人立場。

頭城的地勢是處於山和海的交界,山勢嶢屼,海也逼得很近,所以可以使用的地方並不多。又是台北盆地和蘭陽平原之間的咽喉,交通的要道;古時候都是屬於軍事用地,也就是戰區,形態很像隘口。在這種狀況下,本身如果不具山和海的挑戰性,或是兼具適應台北盆地的繁華和蘭陽平原的自在等兩種特性的人,必定是很難在當地混下去。

基本上,城市和地方要不要有所發展,要看當地的水脈。全世界所有的大城市都有一條大河流,譬如巴黎有塞納河,倫敦有泰晤士河,最好還要有一個海港,就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性。如果不具備這樣的發展性,就要朝靈性修為、藝術創作…等精神層面昇華性質的方向發展。如果是民生經濟發展就不太適合,因為區域經濟就像河流一樣,在高山峻嶺之間是無法匯聚,只要是有點坡度,或是高度落差的地方,就不太可能看到有太大的經濟波動。只有在河流經過平原或草原,進入湖泊或港灣的地方,或是江河的交會口,才有可能帶動地方上的繁榮。

頭城的地勢因為屬於隘口,所以錢潮和人潮就不太可能留下來,過往性和流動性都會比較高。而雪山隧道開通後的好處,就比較有可能會落在宜蘭市和礁溪;但宜蘭市和礁溪的腹地畢竟也不是很大,如果有一些精選的原件,譬如高級農舍,外地人買來度假的狀況就會比較好,一般民宅很難從中獲利。另一個發展的空間是,房屋在500萬以內,經過老屋拉皮,還可以順應一些來度假的年輕人做投資。頭城地區可以鎖定老屋拉皮在400萬以下的房子,或1200萬以上,配備有2.5分農地的豪宅,這樣的展望會比較大一點。又或是休閒農業發展區,政府會在上面投資的,也會有一些賣點,其他的則是不看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