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四月望雨》於2007年6月15日在國父紀念館首演,2009年4月中才先後出版CD及DVD,是2008年的國家戲劇院現場演出版本,CD附贈兩首歌曲的樂譜,誠品網路書店有在販售。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4157121860335

           因為只打算花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觀賞,所以就從第一幕第二場第一景《漢學傳統》的結尾,鄧雨賢自述其音樂理念的地方開始看起。

        緊接的就是《前進大稻埕》,為了控制時間,後面還跳過《街燈伊知影》。

ttp://www.youtube.com/watch?v=b29V6WvfBvc&feature=player_embedded

這裡唱的是《大稻埕進行曲》,從歌詞中可想見日據時代的台灣人文風情。

          每首歌都有讓大家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像這首歌,學生大部分都只記得『攏莫驚,攏莫驚』。

           這首歌的譜當初是抄成兩頁,因為兩邊的音符差別不大,再加上每節課只規劃十到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所以當時教唱音符的時候,就只教前半部,然後讓學生聆聽全曲。

           學生都是第一次看音樂劇,所以有眼尖的人就會問:為什麼每個演員嘴巴旁邊都剛好長了一顆痘子。因為沒有接觸表演,所以沒看過耳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gUZv0F0AQ0&feature=related

          影片是2007年國父紀念館首演的版本,從中不難發現2008年國家戲劇院版在服裝和布景,甚至是演員都有所調整。

        這首《桃花、櫻花、圓仔花》是我利用暑假期間聽寫出來,再請謝嵐綺老師幫忙校對。

           跟《大稻埕進行曲》一樣,這首歌也是抄成兩頁,不同於《大稻埕進行曲》的節奏明快,振奮人心,這是一首男女深情對唱的歌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yVqcJHhVnk&feature=related

           關於愛愛,史茵茵如是說:歷史上的愛愛是活躍於三零年代的歌手,2004年去世的她,在年輕的時候可是走在時代尖端、當年最時髦的現代女性。為了與女主角純純做出區別,所以愛愛在戲裡的個性調皮外放、敢做敢言,有時候也讓人覺得有點三八。http://www.yingying.tw/blog2/?p=80

           史茵茵扮演的愛愛演唱七十年前鄧雨賢所寫的《跳舞時代》時,並不全然一板一眼按節奏來詮釋,有些地方似乎還刻意拖一下拍子,音樂表情十分豐富。

       這首歌雖然在幾年前曾由白冰冰翻唱過,但歌譜在市面上還是很難找到,也是利用暑假期間自己翻譜。根據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於九十八年四月所發行的《1930年代絕版臺語流行歌》21頁所載:〈跳舞時代〉將時代女性稱為「文明女」而拋棄了當時的社會保守人士以「黑貓」相稱君玉以「阮只知影自由花定著愛結自由果 」宣告了「毛斷」(台語的「摩登」譯詞)不止是追求時尚也追求自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_EjQuH4Gxo&feature=related

       《明天,我們的世界》歌曲中有一半都是二重唱,囿於本身水平,所以沒有將譜翻出來,上課時,也只是將歌詞印出來給學生配合錄音聆聽。冉天豪在編曲時,將《櫻花開》的旋律融入歌曲的伴奏中,很能襯托歌曲悲壯的特色。更多資訊及經典片段請參閱:http://aprilrain.allmusic-mag.net/aprilrain.htm

2323年三月新北藝文中心經典重現https://chung561227.pixnet.net/blog/post/355730962-2023-03-04%28%e5%85%ad%29%e6%96%b0%e5%8c%97%e8%97%9d%e6%96%87%e4%b8%ad%e5%bf%83%e6%bc%94%e8%97%9d%e5%bb%b3%e3%80%8a%e5%9b%9b%e6%9c%88%e6%9c%9b%e9%9b%a8%e3%80%8b

          有的級任導師在教室認真於級務處理,所以只好讓學生在音樂教室觀賞影片,因為沒有窗簾,畫面效果總是差一點點。

     這個學生真的很愛演。

樹大難免有枯枝,但整體說來,都還能安靜看完。

有的學生甚至隨著影片唱起《大稻埕進行曲》和《跳舞時代》。


除了鄧雨賢,從影片中,學生認識了台灣第一代本土玉女歌星~純純。

知道以前的五線譜叫做『鐵鎚譜』,也見識到《望春風》的各種詮釋唱腔。

           雖然現在班班有單槍,但級任導師有時也要用教室的電腦處理學生的學期成績或其他雜務,所以身為科任老師還是認分點,罩子放亮一點,自行打理好工作配備才是王道。

為了讓大家很容易就重溫原汁原味的1930年代絕版的台語流行歌,台北市文化局與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前年底(2007)開始啟動了「保存聲音」的復刻發行計畫,以數位技術,將最具有「在地」風味的黑膠唱盤復刻發行,出版了「1930年代絕版臺語流行歌」CD書。此次絕版台語流行歌的復刻計畫,共收錄李臨秋、鄧雨賢等優秀音樂前輩所創作的23首珍貴曲目,包含膾炙人口的〈望春風〉、〈四季紅〉、〈心酸酸〉、〈白牡丹〉等歌曲,這些由台灣人創作的早期流行歌深刻描寫了當時人民的生活與心情,提供人們心靈慰藉,許多更是數十年來在整個華人社會傳唱不墜的知名歌曲,成為台灣人的集體記憶。復刻的新生,讓絕版可以永續傳唱,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在被稱為「台語流行歌曲第一黃金期」的1930年代,曾經有500多首的台語歌曲流行於當時的社會。然而,這些代表庶民生活結晶的作品,目前僅有200餘首被保存,相當可惜;經查訪,許多歌曲隨著收藏家珍藏蟲膠曲盤,散落在民間。復刻計畫策劃人莊永明強調,數位化1930年代絕版台灣流行歌的最重要意義是「原音重現、原詞出土」,30年代的台語流行歌曲,最可圈可點的是,用字詞遣字的明晰、句句力求押韻,最重要的,反映了民風,表現了人情。

           聽到純純七十年前原音重現的《跳舞時代》,學生的表情雖然有些誇張,但也讓人不難明白代溝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時代畢竟是往前不斷的在推進,只是不知道我們七十年後的子孫聽到我們這個時代的錄音,是否也是這樣的表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