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200511月,正在修讀研二課程的藝研所同學們在倪在沁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南下參觀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所舉辦的「女人香」東西女性形象展。回程時,在遊覽車上,李慧老師說她多了一張《歌劇魅影》的票想要送人,問我有沒有興趣去看戲,當時我其實也沒多想就答應接受她的好意,後來收到入場券,才赫然發現是一張約兩千八百元的票。

雖說是兩千八百元的票,但當天在國家戲劇廳的座位卻是在最頂樓的第一排位置(後面應該是1800元學生票保留專區);不過高的位置有高的好處,除了視野較廣,比較不會將焦點完全集中在主角身上更何況該劇的一大賣點,就是水晶燈從天而降的橋段,坐在高處比較不容易被嚇出心臟病。據悉,一月二十四號的演出,因出現訊號異常的狀況,為顧及安全,在第一幕結束時,未能依照預定方式將水晶燈「摔」向舞台,還當場引起觀眾要求退票的紛爭。(http://phantom.ntch.edu.tw/news29.html)

°:;+'♫;◦°*°:;+'♫;◦°*°:;+'♫;◦°*°:;+'♫;◦°*°:;+'♫;◦°*

【創作】

音樂劇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又譯做歌聲魅影劇院魅影歌劇院的魅影,是由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劇本根據法國作家加斯東·勒魯所撰著的愛情驚悚小說《歌劇魅影》(Le Fantôme de l'Opéra)改編。音樂劇的歌詞和對白由Richard Stilgoe創作。1986首演,於1988獲得七項托尼獎,是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2004這部音樂劇被搬上銀幕。

在韋伯創作《歌劇魅影》之前,Ken Hill曾以相同的題材創作了同名的音樂劇,1984韋伯在Royal Stratford East劇院觀看了這個版本的演出時獲得了靈感,此後他開始創作了這部音樂劇,許多唱段都是按他當時的妻子莎拉·布萊曼的嗓音量身定做的。音樂劇的製作團隊由著名的音樂劇製作人卡麥隆·麥金托什擔任,與en:Cameron Mackintosh和韋伯的「真好用」公司(Really Useful Group)共同完成。

 影響】

1986年10月9日,《歌劇魅影》在倫敦的女王陛下劇院首演,至今(2007年)仍在上演。1988年1月26日,《歌劇魅影》被引進到曼哈頓的美琪劇院,這齣音樂劇從此開始在百老匯上演,目前它仍在上演,《歌劇魅影》成為在百老匯上演最長的一部音樂劇,它打破了音樂劇《貓》在2006年1月9日創下的7486場演出的紀錄。

 

 【評價】

歌劇魅影可以說是一部折射著後現代魅力的劇作,首先它保留了原作的風格又使之更適合舞臺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其次,巧妙的戲中戲令觀眾徘徊於現實與虛幻之間。而那幕吊燈突然墜落的戲也著實令氣氛緊張刺激到極點,前排觀眾的驚叫與臺上演員的呼聲連成一片,在這方面,舞臺設計瑪莉亞·布瓊森自然功不可沒。

在全劇中,一首“PHANTOM OF THE OPERA”的旋律反覆出現,羅爾與魅影在“ ALL I ASK OF YOU ”不同演繹表現了他們各自對於女主角克莉絲汀不同的愛情,最後這一主題在管弦樂中浮現,顯示了愛情最終戰勝了悲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D%8C%E5%8A%87%E9%AD%85%E5%BD%B1_(%E9%9F%B3%E6%A8%82%E5%8A%87)

♫♫♫** ♫♫♫♫♫** ♫♫

 

◣☆---歌劇魅影 (2004年電影) ----☆◥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部由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作曲,喬·舒馬克(Joel Schumacher)導演,於2004年華納兄弟影片發行的作品。這電影改編自安德魯·韋伯的《歌劇魅影》音樂劇,相當程度地保留了原作的故事情節,由於音樂劇本身知名度較高,本片完全可以按照原作的另一種製作版本來理解。

 

謝拉·畢拿Gerard Butler)飾演“魅影”,艾美·羅森(Emmy Rossum)飾演克莉絲汀(參與影片製作時才16歲)。這部電影在2005年奧斯卡金像獎裡獲三項提名。

 

~與原劇的內容差異~

相對原音樂劇來說,電影加強了時代交錯的情節,開始時的1911年劇情不再僅僅作為引端,而在影片中不時會與現實來回穿插,還原時代背景風格而製造的黑白畫面場景,與回憶中的主事件里華麗的彩色形成了鮮明對比。調整後的作品,大致流程為年老的羅爾在拍賣上取得八音盒,隨後一路前往墓地,同時觸景生情不斷回憶起往事的過程。最後結局時,羅爾在妻子墓地獻上了音樂盒,卻意外地發現,應該是魅影本人,也在那裡剛留下了一朵以紀念自己那刻骨銘心的愛人的玫瑰,上面附著羅爾送給克麗斯汀,後來給了魅影作留念的訂婚戒指。

改動和追加了一些情節,比如在墓地場景兩人也同樣發生戰鬥,大吊燈下落的劇情從第一幕轉移到唐璜的勝利時,並因此引發大火災,同時重新解釋了劇院破敗的原因等等。在魅影逃離馬戲團時,原作描述其曾周游世界,而電影中暗示其始終潛伏在劇院下。

 

~評價~

一般認為,電影版主角的演唱技巧不如音樂劇中的專業歌手,但全片比較中規中矩地按照原作思想發展,通過在人物情感表達和塑造上更進一步,賦之以充滿華麗的舞臺視覺效果後,也能夠被愛好者所接受。

有台灣網友曾作此評論:「如果電影中的男主角轉到真正的舞臺上演出的話,也許演不到半場就已經失聲了。」可見,電影中各主角的技巧仍有待磨練;其實在當初籌備時,要求的男主角需要具有不錯的嗓子,但亦需要一定的野性魅力,而對女主角的要求則大概是要年輕和有一定的唱功,但現實中要兩者兼具其實是很有難度的;因此,作為演員而非專業音樂劇的歌手,男、女主角在電影中已發揮了很高的水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