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今年的聚會是要在六月二十四日舉辦,但因為所長在上海的課臨時改到二十五日,所以就提早到十七日辦理。
因為臨時更改日期的關係,原本聚餐連同眷屬可多至十四位的人數,一下子就降到十位,四點鐘能在台北書院聚會的也只有森均夫婦、馬志剛,許久不見的莊家煜和我。
因為家煜早已年過五十,幾年前又生了個女娃兒,所以就問了他是如何維持身體狀況?沒想到,他還真當場掏出兩包藥,說是要給我試用看看。
台北書院的花藝擺設向來不俗,連來訪的出家眾也不免流連觀賞。
這是餐廳特別招待的小菜,原本只有蔬食套餐才有。
這壺裡裝的其實是百合牛蒡湯,不是茶,一般人很容易誤解。
在等上菜的時間,所長對於兩岸關係,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自兩岸開放以來,大陸人對台灣的印象普遍是正面的,前期既欣羨台灣的物阜民豐,後來更重視台灣在中華文化傳承與發揚中的角色,並多少對台灣的制度寄予希望,總覺得可以為中國人的未來提供一個參照的實驗。然而,現在卻不同,絕大多數的大陸人提起台灣,印象就是負面的。負面,不來自大陸官方的宣傳;負面,也不因大陸的大國崛起,台灣經濟實力放在大陸各省分也只能擠在中段班。負面,在對台灣有一定了解的人身上,是台灣現在提供的是政治亂象的負面案例,已缺乏參照的意義。
而幾乎所有人覺得負面,是經過這一年多,台灣政治、文化上的諸多作為,讓他們感受到台灣社會是背離中國,仇視中國人的。尤其從火燒車事件的處理,到去中國化的政治文化作為,種種都讓大陸人對台灣人,在社會印象上,已從溫潤有禮轉為黨同伐異、冷血無情;在文化印象上,從傳承中華文化到數典忘祖;在制度印象上,從開放民主轉為民粹失序。而這樣的一群人在面對中國大陸時,卻處處以優越者自居,又何只是夜郎自大而已!
就如此,原有的欣羨體己,原有的血濃於水,遂翻轉為一種「你既無情,又怎能怪我無義」的情緒。這種情緒的轉移,讓台灣在大陸原有的社會心理支撐幾乎蕩然無存。
李慧終於將事情都喬好了,趕在七點半前與大家聚餐。
因為去年也是在這裡聚餐,我特意排除去年吃過的料理,重新選擇了【先付】甜蝦時蔬捲。
刺身盛合。
【強肴】醬烤羊排。
日式牛肉釜飯。
鳳梨苦瓜汁及時令鮮果。
由於當天太早向同學們收錢,匆忙之間向每人都收了938元;但由於最後只有九位同學參加聚餐,所以所長與師母的1460元由九位同學分攤之後,只要162元,加上個人消費730元,合計892元。等於向同學多收了46元,以及沒退百嘉62元和森均32元。因為同學們都不太計較錢,願意將差額累積成班費,所以此次聚餐累積盈餘共計有(46*9)+62+32=508元,特此公告,並期待明年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