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元.jpg

       甫於不久前以高齡109歲辭世的藝術家王攀元,生於江蘇徐家洪,畢業於上海美專,師承劉海粟、潘天壽等,來台後在任教於羅東中學,並就此落地生根。

       在超過一甲子以上的藝術生涯裡,王攀元橫跨水墨、水彩與油彩等不同媒材,都以像是冷月、孤帆、奔犬、倦鳥等簡約的構圖、細膩的筆觸與用色來詮釋孤寂清冷的主題,除了多有自況意味,也流露出他對人世憂患的深刻感懷,成為其獨特精煉的藝術語彙與風格。

       為此,王攀元曾獲第五屆「國家文藝獎」殊榮,宜蘭美術館於兩年多前開館時,也以「象徵與指涉-王攀元繪畫的苦澀美學展覽」,而幾經波折,確定即將在今年五、六月間於台北歷史博物館推出大型回顧展,無疑是對這位一生曲折多舛,卻將心力盡數投注在藝術創作上的孤獨藝術家最後的致敬。

       然而,若從市場角度來看,王攀元的作品價格則顯然被嚴重低估。

王攀元-沉思.jpeg

       如2005年羅芙奧秋季拍賣會上,王攀元一件完成於1978年的作品「沉思(倦鳥)」以簡約空寂的構圖,描繪了一隻十分擬人化的立鳥,在一輪紅色太陽底下低頭沉思的模樣,與明末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筆下孤單荒疏,白眼向人的鳥有著精神性的高度相似,都表明了自身在面對外在環境的困窘,仍一本初衷,執著於藝的堅持,最終以預估價將近一倍的新台幣61萬多元易主。

王攀元-歸思.jpeg  

       出現在2014年金仕發秋季拍賣會上的「歸思」一作,則描繪了一隻細瘦黑犬朝即將落入地平線的紅色夕陽飛奔而去的情景,也間接表達了王攀元盼望回歸故里卻不可得的複雜心緒,最終以新台幣73萬多元成交,都已屬王攀元作品中較為高價者,與其藝術成就仍相去甚遠,只能期許日後能有知音的出現。

參考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8967/2950412

       宜蘭國寶畫家王攀元一生不因生活困苦,堅持創作,畫風除了反映鄉愁,以畫筆揮灑人生,也在當時台灣特定時空下,呈現孤獨、內省的獨特風格,在台灣美術史上占重要地位。

       王攀元一九0九生於江蘇,幼年失怙,少年失恃,青壯時期又遭逢戰亂,一九四九年來台後,曾為生計在高雄碼頭當搬運工人,直至一九五二年獲聘到宜蘭羅東高中教美術,生活才逐漸穩定。

       一九六一年,王攀元與友人組成「蘭陽畫會」,開始進入創作黃金時期,他將憂患的人生歷程藉由象徵手法入畫,畫作用色簡單卻大膽,構圖簡約卻情韻動人,筆觸凝鍊又富含張力,有「畫布上的詩人」之譽。

       王攀元因獨特的繪畫語言和用色,有「畫布上的詩人」之稱,王攀元作品常出現無邊天地、狗與馬、紅衣人等三個主題,二○○一年他獲國家文藝獎時曾表示,這三個主題於他,背後有特殊的感情與回憶。

       其中,大塊的黃綠色調天地,是王攀元回憶裡童年家鄉的草原,雖然身為當地望族的長房二少爺,他卻記得,三歲喪父後沒有朋友也沒人願意接近他,經常獨自在草地上自己和自己玩;只有「狗」是從不嫌棄他的夥伴,「馬」也是來自遙遠的故鄉記憶。

       王攀元個性安靜、與人為善、不與人爭;他孤執沉穩、內省、堅持到底的創作精神,或許是詮釋他過去的身世,但在水彩畫上的層次感、油畫構圖的現代化、水墨的意象化表現上,不但開台灣美術史未有風貌,也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