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反省哲學.jpg

【轉載】水的反省哲學/潘襎

        希臘哲學家特勒斯觀察萬物變遷,歸結為水是萬物始源。聖經提到生命,不是從人類說起,而是說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相對於此,東方則從盤古開天闢地說起,生命始源於盤古的化育,盤古是宇宙始源,天地生成由人的認知開始,天氣蒙鴻才具備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人的認知能力成為生命起源。科學家從觀察大自然與實驗出發,從水是否存在過判定生命蹤跡。

        老子以水隱喻人應學習的對象,天下至柔者為水,「上善若水」成為名言。但是,水在文明建構中,給予人類生存依據,同時也覆滅人類;諾亞方舟故事,意味著大洪水的驚駭與毀滅,大禹治水說明人與洪水格鬥的艱苦。前者是神對於人貪婪與背離公義的懲罰,後者則是帝王駕馭洪水力量的展現。水可洗滌汙垢,也可去除罪惡、淨化心靈,如基督宗教的受洗禮,或者前往佛道寺院祭祀前的沐手淨心。

        在中國古哲學中,水是五行中的元素之一,說明宇宙萬物相互生成及相互抵制的原理,水在五行裡已不是現實的物質,而是種抽象理念象徵,不只指涉大自然物質同時也象徵人類五臟六腑運行關係。在佛教文明裡,地水火風空是構成宇宙的元素同時也是修行者觀想對象是客體也是主體

        水在人體中占比達七成,就物質存在來說,水是最重要生命要素之一。為了健康,醫生建議每天應喝二到三公升的水,台灣全民一天要喝水四千到六千多萬公升,當水轉化為數字時,變得異常驚人。水來自降雨,久旱不雨則旱,氾濫則澇,人類亙古以來即因水的有無與多少苦惱不已。

        在傳統神話中,龍王職司行雲布雨,平日腳色看似不甚重要,缺水則舉國擺設香案祈雨。《西遊記》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說的是鳳仙郡守褻瀆祭天供品,冒犯天帝,於是天帝設下難題,三年不雨。悟空告知郡守,只要心生善念,必能降雨,於是郡守懺悔,龍王降雨,意味著雨水有無與為政者德行多寡有關

        羅馬文學家奧維德《變形記》,描述回聲女神厄科與美男子納希瑟斯相戀故事。厄科因故被天后赫拉詛咒,無法主動言語,只能說出他人最後一句話,厄科一見納希瑟斯傾慕不已,卻無法表達愛意;納希瑟斯一日望著水中倒影,驚嘆貌美而迷戀,終致自戀而死,後化成水仙。納希瑟斯只見自己外觀,卻無法認識自己。中國商代器物「鑑」為盛水端正容貌器具。「鑑」中之水即為鏡子前身,唐太宗因魏徵去世,感嘆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清領台灣時,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民亂率多出於爭奪水資源的族群械鬥。水有超自然意義,同時也具最根本族群延續功能。水荒之際,政府與民眾僅止視為民生問題。水背後存在著複雜的水哲學議題雖現實卻又神聖,然而處於現實世界的我們,卻依然如此忽視與浪費,與古人一樣只能翹首盼望老天眷顧。

(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