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多人都會覺得退休的人可以常常到處遊山玩水,其實就算再怎麼有時間,也是要考慮一下自己口袋的深度;即使是在過去還沒有年金改革的美好年代,相信也只能偶一為之,也不可能一年到頭都在世界各地旅遊才是。
大約在九月中,陳貴雲會長就已經在到處張羅到大陸朝聖的組團事宜,因為自己也已經十幾年沒去大陸,而且目前和內人在家都是近乎繭居一族,所以就想順便帶內子一起去旅遊。由於內人尚未領有台灣身分證,無法申請台胞證,為了要申辦中國簽證,還特別讓她專程回越南一個月,順便去探望家人。
這是我們這次朝聖之旅的義務導遊尤正國師兄。
由於大陸對台政策的關係,所以台胞到湄洲島只收十元船票,反而是像同行的大陸司機和內人,除了二十元的船票,還要負擔六十五元的門票,也就是三百七十元以上的台幣。
這位是我們在湄洲島的當地導遊小王,導遊費用人民幣150元,約合台幣660元。
這是媽祖祖廟的正殿,據說在康熙年間,太子太保姚啟聖曾以羅盤估算,認為風水不當,因此以此殿作為寢殿;但信徒並不領情,依然以寢殿為正殿,有清雍正帝御筆匾額「神昭海表」,故又稱「神昭殿」。新建成的媽祖祖廟新殿坐落在福建莆田湄洲島的祖廟山南中軸線上,遠遠望去,頗似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氣勢雄偉,故被旅遊專家稱為「海上布達拉宮」。
這是祖廟發源地,世界上最早的媽祖廟,名為「神女祠」。在媽祖羽化升天後,湄洲島民就在媽祖升天處旁建立一間小廟祭祀媽祖,在文革期間,神女祠險遭破壞,但在島民的極力保護下,才倖免於難。
這是神女祠外的媽祖塑像。
這是少女造型的媽祖神像。
這尊媽祖神像可供信徒直接用手觸摸神像雙手以求庇佑。
這是黃金媽祖,因為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湄洲媽祖遭到摧毀。1982年,信徒將祖廟重修,由於信眾以及獻款越來越多,2002年湄洲又新蓋了許多新殿,規模更比祖廟大上數倍。目前湄洲媽祖除了天后宮以外,還有一尊由信徒捐鑄、全世界最大的純金媽祖神像,高3.23公尺,重量則達323公斤,價值達人民幣1億多元。
其他在湄洲島上的媽祖神像,都各有其作用,所以不要以為梅洲島上供奉的媽祖神像只有一尊,當中有很多都是台灣人捐錢蓋的。據說,由於湄洲媽祖廟每天平均有五千名信眾到此參拜,因此光靠這個祖廟,就可以養活湄洲島四萬個民眾。
這是大家所熟知的千里眼與順風耳。
四海龍王是中國最早的海神。龍起源中土,活動於江河等水域;但隨著佛教傳播和王權提倡,開始進一步傳播開來,無論江河湖泊或四海都駐有龍王,職司雨旱豐欠,四海龍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而重點是,這裡的四海龍王已經變成人格化的龍王了。但是由於龍王的形象醜陋凶惡,特別性格喜怒無常,不好伺候,所以航海者對龍王信仰更多的是敬畏,而不是崇拜。而媽祖就完全不同了。媽祖雖然28歲就去世,但其形象被塑造為中年婦女,不但美麗,而且慈祥,猶如慈母一般。在傳說故事中,媽祖從來就是慈悲為懷,有求必應,因此比較容易得到航海者的認同,向她傾訴內心的孤獨和恐懼。所以自宋代以來,四海龍王的地位每下愈況,逐漸為天妃所取代。在媽祖的傳說中,海龍王的地位是低下的,甚至為媽祖所支配和降服。
這裡還供奉宋代陸允迪、李富、元代蒲師文、明代鄭和、林堯俞、清代姚啟聖、施琅等八大神像,皆為受到媽祖庇佑且有功於民族、國家的功臣。
在媽祖的傳說中,有很多戰爭的內容,媽祖並不是戰爭的當事人,但是統治者卻把媽祖作為戰事中的保護人,藉以鼓舞士氣,制勝敵人,由此媽祖又同時兼具了戰神的神格。歷代統治者為了標榜自己是替天行道,藉助媽祖神威,往往把自己的征伐鎮壓視為媽祖神助,借以使民眾信服接受。由此可見,當權者對媽祖並不僅僅在於利用,亦可見對媽祖的信仰。
這是前一晚住宿的藍海度假賓館,有五層樓高,沒有電梯。
頂樓附近的景觀,所以就知道我就是那少數住五樓的客人。
室內景觀。
不過,最讓我驚訝的是,浴室竟然是近乎透明的。
賓館當天為我們準備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