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宜蘭縣音樂比賽個人組的賽程是從十一月十八日到二十二日,但早在十月七日我就接到大隱國小陳碧卿校長的電話,希望我能幫忙擔任工作人員。碧卿校長是我大學音樂組的同學,我們初教系的同學們從畢業之後就彼此很少在互相聯絡,最近幾年也只有固定在縣賽之前的音樂比賽網路報名說明會和領隊會議中碰面。原本以為退休之後,就應該與音樂比賽絕緣,沒想到竟然被找去當工作人員。因為縣內的校長都是縣內各項比賽固定的承辦人員,校長也都會找自己校內的老師當工作人員;但大隱國小目前只有十班,以往都還可以找替代役幫忙,但去年開始各校的替代役陸續退役,學校也開始面臨人力缺口的問題。
因為知道現在的校長都不太好做,若非情非得已,誰會無緣無故去拜託平常就不常聯絡的故人,反正退休之後賦閒在家,偶爾出去走走也無傷大雅,就決定接下這個差事。因為最近發現南屏國小校門前的停車位有改建,停車位明顯少了很多,所以就跟碧卿校長聯繫,請她每天去的時候順道來載我。我現在每天早上約莫六點前後就會醒來,但根據碧卿校長的講法,她都是五點起床,然後開始打理門面,五點半從三星出發,買好早餐後,到我住家附近就差不多是六點四十分。這次擔任工作人員最大的收穫是認識碧卿校長的先生路志剛先生,他是海軍上校退伍,現在偶爾兼差做些業務,所以這幾年才有時間也來幫忙當工作人員。
我因為週三要回診,所以就只當了四天的工作人員,這是碧卿校長這四天為我們這些工作人員所準備的早餐,感覺得出和學生時代的作風真的有很大的不同。
這次因為當工作人員之便,終於可以就近觀察評審和工作人員的位置是怎麼安排的。
到了中午,所有評審和工作人員就集中到學校圖書館用餐。
這四天我所吃到的便當菜色如上。
這次擔任工作人員的主要任務是攝影,聽起來很簡單,但因為工作要求是要給每位參賽學生個別錄影,而不是第一個學生上台就按錄影,然後等最後一位學生演奏完畢後才結束這種一鏡到底的錄影模式;而且在每位學生上台前,還要先用白板寫上場次及序號,並拍攝下來,所以就比較繁瑣,要隨著比賽學生上下場的狀況起身按下錄影鍵。
現場當然也會有學生家長配合學校外聘老師的要求幫忙錄影,像這位家長用的就是十萬元以上的攝影機。我很好奇攝影機上面那一團毛茸茸的東西有甚麼作用,這位家長是告訴我,這是用來阻絕戶外流動的風聲。現場攝影偶爾還是會有擦槍走火事件,因為有些參賽學生會事先主張不同意非大會工作人員錄影,結果還是會有人誤觸底線,被主張有隱私權的家長現場抓包,鬧了不小的糾紛。
至於講到當音樂比賽工作人員的最大的好處,莫過於可以聽到很多曲子。根據我這次的實際觀察,國樂和西樂獨奏比賽的最大差別,在於國樂獨奏比較容易聽得到近幾年才發表的新作品,像這次笙獨奏自選曲的《臀》和二胡獨奏自選曲的《楚頌》都是創作發表於2014年,距今不過五年;另外,像王建民分別創作於2006年及2009年,被稱為三狂及四狂的《第三二胡狂想曲》和《第四二胡狂想曲》,也都只是十幾年前的作品。不過,在我個人的認知裡,這兩首曲子突破了二胡很多的傳統和習慣,是寫給專家聽的;雖然我並不否認現在也有天分很高的學生,但如果在國小階段就拿來當比賽自選曲,基本上我還是持保留態度的。
至於西樂獨奏比賽的自選曲,都是從巴洛克時期到浪漫時期的古典音樂;其中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包佩作品14的《音樂會波蘭舞曲》和聖桑《熱情的快板》。
參考影片:
聖桑《熱情的快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qYnjqcMDk&t=12s
包佩作品14《音樂會波蘭舞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8dJRpIPams
難得一見Double bass版本的包佩作品14《音樂會波蘭舞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ogE3hmdt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