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問導遊Peter對於宜蘭旅遊景點的想法,當時他是給我一副興趣缺缺的感覺;沒想到去年十二月初竟然收到探訪大同鄉不老部落一日遊的通知,由於得知該部落一天只接待三十人以下的團體,所以當下就和Peter聯繫預定行程。
當天早上我們在九點二十分於宜蘭後火車站搭上遊覽車後,於十點左右抵達寒溪吊橋附近的停車場。泰雅族的地陪先教我們問候用的族語 Lokahsu 後,就帶我們簡單繞社區一圈,主要是經過寒溪國小這個百年學校的景點,然後就去走寒溪大橋。
泰雅族的地陪特別一再強調這裡只有羅東溪,沒有一條叫做寒溪的溪,遇到枯水期的時候,有時都是開車直接從河床開過去,不見得要走這條號稱縣內最長的吊橋。
到了橋的對岸,已經有兩輛車準備載我們前往部落,途中還可以看到當地專門用來栽種香菇的工寮。經過十幾分鐘的車程,接下來改用步行,這裡有一間用來烘香菇的木屋,沿途最多的還是這種用來捕捉竹雞的陷阱。
走了近二十分鐘的山路,終於抵達不老部落。泰雅族人先奉上用萬壽菊、薄荷和甜菊葉的花茶給大家喝,再每個人分一支插好醃豬肉的竹條給我們一邊烤肉,一邊烤火取暖。
品嚐完花茶和烤肉,接下來就移駕到旁邊用餐的地方,聽工作人員介紹當地的農產品。印象最深的是這裡的香菇和小米,這裡的香菇並不是採用現在主流的太空包栽種方式,而是段木栽培,所以需時較久,也很難大量生產;但有獨特香味,也可直接生吃,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生吃菇類。另外現在市面上號稱的小米酒,其實很多都是糯米釀造,像這裡的小米原本已經絕跡,後來族人終於在南澳附近發現還有一戶人家在栽種,歷盡波折,才將小米重新在當地復育,才有現在顏色偏黃的純釀小米酒。
早年原住民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所以年輕人到外面都是從事高勞力、高危險的工作,甚至因而誤入歧途。部落長老有鑑於此,於是集思廣益,決定將土地結合在一起,所以創立了這個不老部落。一開始是想種菜來換取收入,但沒想到運送到外地不僅路途較遠,必須要包裝和冷藏,還要經過大盤、中盤的剝削,所以後來想一想,還是讓平地人自己直接上山來吃比較快,所以就蓋了現在的餐廳以方便產地直銷。
過了中午,天氣也開始放晴了,導遊Peter果然從不讓我失望,週一其實還是下大雨,這天早上其實也還在下大雨;但據說遊覽車一出雪隧,雨就變小了。泰雅族的地陪先帶我們參觀當地的藤編工廠,再來參觀他們用石頭築成牆面的房子;兩棟房子之間還擺放幾件木雕作品,當中還不難看出泰雅族特有的黥面族群標誌。其中一間房子算是他們的門市部和工作坊,當中還安排了兩位族人現場編織,據稱她們一上座就是好幾個小時,當中完全不能休息離座,否則織好的線條就有可能歪斜,即使像這樣工作狀態,平均一個鐘頭下來也才差不多只能織出一公分左右長度的布面。
接著是參觀他們的穀倉和師生的宿舍,來到此地最令人因象深刻的就是當地獨有的部落學校。這裡的上課方式和我們一般印象中的教育體制很不一樣,是用團體自學方式強調做中學,不為考試而讀書所成立的原根職校,讓孩子的學習與工作密不可分。族人說英文老師說遇到外國人要說Nice to meet you,但他們都說成來杯米酒;上化學課時,並不是照高中課本,而是學習如何釀小米酒。這當然是當笑話來講,有興趣可參閱以下網頁: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1469
到了下午一點半,才開始正是用餐,是所謂的無菜單料理,以當地出產的農產品為主。兩點四十分之後,有大約二十分鐘的表演節目;三點過後,是主菜上場,以羊排和野菜湯為主,不想吃羊肉的可以事先要求改吃竹雞。
表演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A_Agvq-8N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MBaXVubU_Q
用完餐後,這裡還安排射箭,目標是用蛇木做成的野豬標靶。只不過我們印象中的箭都是搭在弓的右側,這裡的箭卻是要搭在左側,而且每人只能射兩箭,等你好像有一點掌握技巧,就算玩完了。我是覺得應該先讓遊客先近距離射中蛇木野豬,然後再距離拉遠多射幾箭,這樣才過癮。最後還有搗麻糬的體驗活動,才算結束整個不老部落的行程。
晚上是在縣民大道上,三個香的馫(ㄒㄧㄥ)宴餐廳用餐,印象最深刻的是這裡的餐具,感覺上要在這裡上班的員工臂力都要夠強才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