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上學期將《四月望雨》納入藝文教學課程中,讓六年級各班都看了至少一節課的演出版本(http://tw.myblog.yahoo.com/art-teaching/article?mid=3754&prev=3795&next=3727&l=a&fid=6),雖然莊老師也在寒假中,將片子借回去完整看完,但還是表示希望有機會能看一次現場演講。
因為當初是在國父紀念館看首演,也想看看換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的效果,更想坐在前面近距離欣賞演員的表演,所以一個月前,就和莊老師相約屆時要一起去看戲。莊老師還說他的小姐夫以前是文建會機要祕書,當年還在讀大學時,就常常可以拿到免費的入場卷看各種演出‧
或許適逢母親節假期,也或許是因為自己曾經走過那段歷史,現場有一些滿頭白髮的老人家也出席觀賞。這齣戲就像金庸的武俠小說一般,結合歷史素材,雖然為了戲劇張力,未必全然符合鄧雨賢的真實人生,但大家都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就暫時當個兩個多小時的傻子吧!
會想要再看一次《四月望雨》,主要還是因為發現演員名單有所更動,原本飾演吉村祥一的陳彥廷因入伍當憲兵(http://www.wretch.cc/blog/dramayenting),改由葉文豪擔任。與陳彥廷相比,葉文豪的形象其實比較貼近我心目中日本年輕人的印象。這位演員的影視作品或許大家比較陌生,但只要有在看電視廣告的人,其實應該很熟悉他的聲音。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milkyfatty&book=8
至於原本擔任愛愛一角的史茵茵,就不知何故沒有繼續參加這次的演出,而改由蔡景馨擔任。從現場看來,在造型上,似乎和史茵茵當時的造型差不多,乍看之下,還以為就是史小姐本人,不過蔡小姐感覺起來好像比較大隻;在試唱《望春風》的那一場戲,看得出來有特別花心思在動作設計上,更加表現當年愛愛這位時代女性不拘小節、活躍開放的個性,但在演唱《跳舞時代》時,韻味表情顯然就沒有史茵茵來得豐富。這就是看現場不同演員表演的好處,可以在同樣的橋段,看到不一樣的詮釋手法。
今天也是鄧麗君小姐逝世十五週年紀念,她已成為海峽兩岸共同記憶的印記,是樂壇上的和平天使。人不在了,才發現已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