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合奏訓練模式
文.黎俊平
這幾年來因為工作的關係開始接觸樂團的訓練工作,嚴格說來,我並未接受過專業的指揮訓練,對於指揮的工作亦僅從個人的音樂經驗作為基礎;也因此這篇文章僅就我個人在樂團訓練上提供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更期望有更多的專業人士能提供更多寶貴的經驗與方法,讓國內在合奏水平上有更高的表現。
指揮職業樂團和學生樂團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差異來自於演奏技巧與演奏意識的認知;在職業樂團裡你只需要將本身的音樂概念傳達給團員即可,而學生樂團就必須以明確的講解與示範動作強化團員的學習與認知。
● 適當的樂曲選擇
樂曲選擇是指揮重要的課題之一,了解樂團的程度與聲部間的個別差異,有助於樂團整體的表現;指揮如能對樂團做適當的曲目安排,對於樂團的養成訓練將會有莫大的幫助,反之則會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況下,減損了樂團應有的水平表現。
對於指揮而言,選擇一首符合樂團水平的合奏曲目是不容易的,主要的原因在於有限的樂曲選擇,特定對象、目的的寫作更是作曲家鮮少的創作方向,站在教育的立場,這一點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 穩定的速度與節奏表現
大部分學生在演奏時仍需要顧及其它的基本問題,如果還要邊看指揮邊演奏實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在合奏訓練上穩定的速度卻是先決的第一條件,其次是精準的節奏。如果一個樂團的速度不夠穩定,在好的演奏技巧也都無濟於事,如果有必要我會大聲的數拍子,或者以敲打的方式將樂團的速度維持在穩定的狀態下,這樣才能讓樂曲做最基本的呈現。
● 分段練習
樂曲分析是指揮的前置功課,了解樂曲的結構與特性適時的將困難的樂句分段練習在予以組合,有助於減低學生的挫折感;尤其在速度與節奏變化的樂段最為有效,如此指揮不但可以掌握樂團的練習節奏與氣氛,也可以避免團員因困難的樂段造成學習的瓶頸。
● 律動的培養 - 樂句與呼吸
律動是培養演奏意識的第一步,但抽象的音樂語言往往是孩童們在學習上最大的挑戰。
律動的訓練是需要長時間與多元性的配合,如果一首樂曲的困難度不高,建議可以適時加入樂句的演奏概念,配合呼吸的動作與快慢作為具象的練習;初期難免在表現上會有些僵硬,指揮可以適時的提醒演奏者,並以較大的呼吸動作引領他們加以模仿,相信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樂句開始與結束中適時的配合呼吸的動作,除了可以增加演奏上的完整度外,更可以將一些浮動的情緒與不良的演奏習慣調整過來,旋律的線條自然可以明顯的呈現出來。
● 樂感的培養 - 音色與力度
音色與力度最直接的變化應屬強、弱在音響上的表現,適當的將強奏與紮實的音色表現與弱奏在舒緩自然的音色處理上做一對比,在鬆、緊之間詮釋一個小的樂句連接,讓學生去感受音樂的流動與呼吸。(建議樂句以簡單、工整為佳)
● 樂器特性的處理
從配器學的角度來說,每個樂器都有其一定的特性,作曲家藉由不同的樂器組合呈現出不同的音響變化,當然這些配器若從單一樂器則力求工整為先,若為兩種不同樂器,則先要有主屬之分,然後是音量比例的平衡、再者為演奏語法上的呼應。舉個例來說:彈撥為主,弦樂以伴奏方式呈現,則弦樂的處理以段奏為佳;若弦樂為主,彈撥以旋律的方式相互掩映,則點、線間的變化就變得格外的重要。
聯合民族管弦樂團
http://uensemble.org/musical.php?id=1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