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駝鈴》這首絲竹樂曲,在民國九十一年左右,算是當時主流的比賽曲目,也就是說,當時只要是省賽第一名的學校都是選用這首曲子,當年的暑訓原本也曾計劃要排練這首絲竹合奏曲,不過因為當時樂團各方面條件都還無法配合,所以後來也就無疾而終。

上學期末,因為已經確定《絲路駝鈴》為今年比賽的指定曲,同時也開始著手練習,自己也因為在分部教學的過程中,開始慢慢對這首樂曲有了點概念,發現曲子其實沒有以前想像得那麼困難,就計劃將這首樂曲納入藝文課的內容,於是利用暑假結束前,將主要的旋律寫成一張譜,對於像我這種只會看旋律線條的老師而言,靠這張紙,其實就已經可以指揮樂團練習了。

《絲路駝鈴》為標準的ABA三段式的樂曲,主要是由兩個不同素材的樂段所組合而成,第一個七小節的樂段節奏因為連結線的關係,對小學生比較難,但對於本校四到六年級的學生,通過模仿練習其實也還能接受,而且我還會告訴學生,只要會這七小節,就等於會二十八小節,因為它透過四種樂器(大提琴、中胡、笙及笛子)依序主奏,就認識國樂器的音色而言,這首樂曲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教材。我大約花半節課的時間讓學生熟悉到三十六小節的地方,學生雖然對絲路沒什麼概念,有的卻會主動說出好像在《阿拉丁》或是《天方夜譚》的電影中有聽過類似的旋律,有的雖然不說什麼,卻會用手比出眼鏡蛇昂首吐信的動作。

第二節課,也是利用十五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先復習第一段到三十六小節的旋律,接著就練習第二個八小節的主題。值得一提的是,這八小節的主題會連續重複兩次,但在第二次的時候,笛子會以 3──12的頑固伴奏型態出現;這時候,我就會藉機考驗一下學生的定力要求全部學生一起唱八小節的主題旋律,我則同時重複唱笛子 3──12的旋律。一開始,學生或許因為還不太熟悉,所以會被我的聲音拉走,後來有的學生甘脆用雙手摀住耳朵,才勉強唱完這八小節的旋律。

原本在中年級沒有養成良好上課習慣的學生,升上五年級後,雖然新的級任導師只是位代課老師,但因為會規範學生上科任課的情況,所以學生馬上有截然不同以往的表現。

這個班級的級任導師原本就以嚴謹而深受家長的信任,所以上課的狀況一向良好。

不可否認,教這首曲子也是希望國樂團的學生能利用這個機會,多聽一點國樂,有的學生儘管樂器練得不怎麼樣,但還是很專心在聽。

有的學生聽著聽著,竟不由自主的打起節拍。

 

--------------------------------我是分隔線-----------------------------

 

但仍免不了有些學生還是積習太深,所以只好讓他單獨坐在走道中間,站在他的背後,盯著他讀譜。

這樣的學生當然不可能只有一位

不過,如果還知道羞恥為何物的,還是不好輕言放棄。

這位仁兄就只能指望老天爺的悲憫了!胸前的金剛沙恐怕不足以庇佑。

--------------------------------我是分隔線-----------------------------

有的班級因為剛好在下午第一節,所以難免有人會無精打彩。

但也有學生不管是不是下午第一節,在我的記憶中,好像得了嗜睡症。

--------------------------------我是分隔線-----------------------------

這位四年級才從大溪轉過來的學生,固然可能因為中午要練籃球的關係,所以中年級的時候,也是有名的睡美人。可是旁邊也是籃球校隊的學生,雖然也不太愛上課,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經過這一、兩年的調教,總算現在至少還可以撐個二十分鐘才開始打起哈欠,現在還能跟著音樂的進行,指出樂譜的位置,總算有些長進。

看這個表情,就知道要改變習慣,的確還有努力的空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g5612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